相傳虞姬,是楚漢之争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美人,容顔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豔,并有"虞美人"之稱。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為了她作《垓下歌》。
史書中對虞姬的記載較少,甚至連本名、種族、出生地、生卒時間、與項羽相識的時間、與項羽相識的過程最終結局全都沒有記載。西漢大曆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裡僅記載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後來就出現了兩種說法:一是有人推測"虞"是美人的名;二則推測"虞"是美人的 姓,《辭源》備有此說。而"虞姬"則是後人對其的稱呼,關于"姬"這個字,也有一定的說法,體上有兩個含義: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則是"姬"是古代婦女的美稱。虞姬的姬可以歸為第二義,即美稱。總而之,人們隻能得知虞姬的姓名與"虞"字有關,而她的真實姓名,卻成為了一個謎團。
楚漢相争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争奪帝位,進行長達四年的戰争。最後項羽在烏江(今安徽和縣東部的烏江鎮)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訣别,最後自刎身亡,由此流傳了一段關于"霸王别姬"的傳說。
但事實上,最具公信力的史書、司馬遷記載的《史記》中并未提及虞姬死因,後世學者認為,虞姬在項羽自刎後,根本沒有死。
楚漢相争,最終劉邦戰勝建立了漢朝,而生于西漢的司馬遷,可說是最接近楚漢相争年代的史官,《史記》中對于虞姬的記載,卻僅提到力拔山河的項羽,在四面楚歌時,眼淚掉落、美人虞姬伴随在身邊,之後再也沒有其他虞姬的記載。
時隔千年,北宋文學家樂史的著作《太平寰宇記》卷一二八“濠州锺離縣”中才又提到“虞姬冢在縣東南六十裡,高六丈,即項羽敗,殺姬葬此。”
相較司馬遷,樂史經過千年之久,才又寫出虞姬的死因,也難怪史學界認為可信度極低,但問題來了,虞姬如果沒死,被司馬遷贊為美人的她,在出了名好色的劉邦手下,竟沒被納入後宮,那人去哪裡了?
或許隻能從“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來回答了,虞姬雖是一代美人,吸引着項羽,但劉邦或許就是不愛,綜觀《史記》中記載,劉邦的薄姬是唯一被記錄“有色”的女人,但薄姬卻并非劉邦最愛,反倒是蠻橫的呂後與地下情人寡婦曹夫人更讓劉邦更喜愛,或許虞姬在戰場上直接被斬殺,也或許逃出生天則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