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
更新时间:2025-04-04 09:01:04

漢代隸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一個豐富的藝術寶庫。學習隸書者,漢隸為主要取法對象。

從風格類型看,漢隸有樸拙一路,有野逸一路,有厚重一路,有端莊一路,有飄逸一路,等等。漢代隸書的載體主要有簡、牍、帛與碑石兩大類。本書技法解析的對象, 是《曹全碑》《禮器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殘碑》等系列,并以此作為技法講析的範本。

#1

隸書的橫要平

橫平豎直,是隸書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與楷書比較,這個特征尤為明顯。楷書之橫,通常作左低右高狀。隸書的橫畫,一般是水平狀,但是橫平并不是用尺子畫一水平線那樣的直線,而是在感覺上的左右之平。隸書橫畫有水平狀之橫,也有弧、斜變化之橫。

(一)呈水平狀之橫。如《禮器碑》(圖 1-1)“王”字中間一橫,“壽”字第一、二、 三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

圖1-1 《禮器碑》之“王”字、“壽”字

(二)弧線橫。隸書中許多橫畫帶有弧度。既有上弧,也有下弧。

上弧筆畫往往中間拱起如拱橋。如圖1-2中《曹全碑》“竟”字所有橫,《小子碑》“五”字第一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

圖1-2 《曹全碑》之“竟”字、“五”字

下弧橫畫,如圖1-3中《禮器碑》“作”字第一橫,《小子碑》“皆”字下部“曰”的第一橫,都是下弧橫:兩頭(起筆處與收筆處)高,中間下凹。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

圖1-3 《禮器碑》之“作”字、“皆”字

(三)斜橫。書法講究筆勢。筆勢不僅包含力量、速度,還包含方向,即所謂的“勢 向”。橫畫雖在感覺上是平的,卻有勢向變化。

既有向上走勢之橫,如圖1-4中《禮器碑》“琦”字部首“王”的三橫,《小子碑》 “志”字的兩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

圖1-4 《禮器碑》之“琦”字、《小子碑》“志”字

亦有向下走勢之橫,圖1-5中《曹全碑》“綱”字的所有橫畫,《孔宙碑》“勒”字右邊“力”的橫。這些橫畫的寫法,與平橫相同,隻是勢向不是水平方向。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

圖1-5 《曹全碑》之“綱”字、《孔宙碑》“勒”字

(四)橫的輕重提按。橫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弧度與勢向方面,還體現在用筆的提按方面,由筆毫的提按帶來了筆畫的粗細輕重變化。主要以下幾種表現:

1.前重(粗)後輕(細):起筆處重,逐漸過渡到收筆處輕。如《曹全碑》“于”字第一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6

圖1-6 《曹全碑》之“于”字

2.前輕(細)後重(粗):起筆處輕,逐漸過渡到收筆處重。如《曹全碑》“令”字第二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7

圖1-7 《曹全碑》之“令”字

3.輕重輕:橫畫兩頭(起筆與收筆)輕,中間重。如《禮器碑》“聖”字第一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8

圖1-8 《禮器碑》之“聖”字

4.重輕重:橫畫兩頭(起筆與收筆)重,中間略輕。如《小子碑》“矣”字中間一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9

圖1-9 《小子碑》之“矣”字

5.波動行進:橫畫的中間行筆過程中伴有輕微提按。如《禮器碑》“元”字的兩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0

圖1-10 《禮器碑》之“元”字

#2

隸書的波畫之美

波畫,其實即橫畫,是一種加以裝飾的橫畫。它是隸書所有筆畫中最具裝飾性者,是隸書區别于其他書體的重要标志。

波畫之美,古人謂之“蠶頭雁尾”,講究起頭處如蠶頭,收尾處如雁尾。對于清秀飄逸一路隸書來說,能否産生飄逸之美,波畫書寫至關重要。

01/ 波畫基本用筆。

波畫這個特殊的橫畫之所以比一般橫畫的用筆要複雜,因為它不僅有勢向變化,還有弧度變化(前為上弧後為下弧),以及其中的提按變化,并且所有這些用筆動作都隻在一筆完成。

波畫的用筆大緻可以分解為:向左下逆鋒起筆→頓按→調整筆鋒,向右上方向輕提筆鋒→水平橫向行筆→微向下行筆→繼續下行筆,由輕到重→頓按→由重到輕提筆→調整筆鋒,出鋒。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1

圖2-1 波畫筆法、《小子碑》“一”字

如圖2-2,《曹全碑》“布”字、《禮器碑》“樂”字它們的波畫都較為典型,基本 涵蓋了上述的用筆法。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2

圖2-2 《曹全碑》“布”字、《禮器碑》“樂”字

02/ 波畫之美,需一氣呵成。

波畫之飄逸美,需把所有用筆動作前後貫串,一筆寫成,切不可猶疑遲滞。另一方面,亦有習書者隻一味地追求飄逸感,行筆速度過快,不夠沉着,尤其收尾處令人有漂、浮之感;或者将波畫的弧度彎得過大,不像是橫畫。這些都是值得規避的。

03/ 波畫的起筆處,往往借前一筆勢逆鋒而入。

借前一筆筆勢逆鋒而入,一方面可以順勢而貫氣,另一方面則可以獲得一種“逆 勁”。筆鋒逆入下按時,會獲得一種反彈之力,這種力比順按筆提起行筆要勁健。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3

圖2-2 波畫的逆鋒起筆,漢簡的“黑”字、“者”字

書法追求骨力,逆鋒行筆是主要手法之一。

由于碑刻的原因,隸書的這種借前一筆筆勢逆入的動作在漢碑中不太明顯,但是從漢代簡牍墨迹上卻可以較為輕易地找到。

#3

隸書的“波磔”

波畫在隸書中,是比較“耀眼”的筆畫,因為大部分字中均有波畫,且往往是主 筆。倘若缺乏變化,“耀眼”便會成為“紮眼”。隸書的法則中,廣為流傳:“蠶不二設,雁無雙飛”,意在強調隸書的波畫在一字之中不重複出現。其實,觀照漢代隸書, 蠶二設、雁雙飛的例子并非少見。

可見,波畫在一字中不是不可以多次出現,而多次出現時,作為主筆的波畫隻有一個。再者,一定要有變化,避免雷同。變化之法,主要從大小長短、輕重提按、弧度以及蠶頭下沉與雁尾上翹的高低等方面着力。

01/ 大小長短變化

先看波畫的大小長短變化在整體上字與字之間的體現。如《曹全碑》的四個例字中,每一個字都有波畫,這四個波畫中,“工”字波畫最大,“雨”字其次,然後是“年”字,最小是“河”字。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4

圖3-1 《曹全碑》例字:河、工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5

圖3-2 《曹全碑》例字:年、雨

“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再看單字中重複波畫的大小長短變化。如《孔宙碑》“登”字、《小子 碑》“在”字,均有兩個以上波畫,因有大小之别,所以不覺單調。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6

圖3-3 《孔宙碑》“登”字、《小子碑》“在”字

02/ 輕重提按

從輕重看,波畫的形态大緻經曆一個“重→輕→重”的提按過程。這種輕重對比, 存在着明顯或不明顯之變化。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7

圖3-4 《禮器碑》“丘”字、《曹全碑》“裡”字

輕重提按對比明顯

如上圖3-4中“丘”“裡”的波畫,提按分明,輕重對比一目了然;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8

圖3-5 《孔宙碑》“湯”字、《小子碑》“兼”字

輕重提按對比不明顯

“湯”“兼”雖同樣有波畫,但提按輕重對比并不是很明顯。

03/ 弧度大小

波畫的變化,弧度的大小變化也需注意。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19

圖3-6 《禮器碑》“雨”字略有弧度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0

圖3-7 《孔宙碑》“真”字小弧度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1

圖3-8 《小子碑》“匿”字中等弧度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2

圖3-9 《曹全碑》“直”字中大弧度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3

圖3-10 《小子碑》“為”字大弧度

如上面五圖中字例,是按照每個字裡波畫的弧度大小順次排列,起初如水面微波粼粼,最後如波濤滾滾之狀。習書者當細加觀察與比較,方能探得其中變化之妙。

04/ 蠶頭與雁尾的變化

蠶頭與雁尾之變化主要體現在蠶頭的大小、下沉程度,以及雁尾的大小、上翹的高低程度方面。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4

圖3-11 《曹全碑》“畢”字、“存”字

看《曹全碑》“畢”“存”兩字,波畫的捺尾部分相似,主要區别在于“畢”字波畫的蠶頭比“存”字大,并且更為下沉。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5

圖3-12《禮器碑》“存”字、“壽”字

再看《禮器碑》“存”與“壽”兩字,“存”字波畫的捺尾大,上翹較高;“壽”字捺尾小,出鋒上翹處也不如“存”字那麼高。

#4

隸書的豎畫

隸書的豎畫,基本要求是“直”。但是,直得要有微妙變化,其微妙變化主要體現于提按與勢向方面。

01/ 隸書的豎畫常見的有垂露豎與懸針豎兩種基本形态,如圖4-1。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6

圖4-1 隸書的豎畫

有些隸書字帖中豎畫,起頭處往往強調方勢,從而形成後世所謂的方筆。這 種“方筆”或“方頭”的出現,既與原書者的用筆法有關,也與刻工的用刀镌刻有關。

清秀飄逸一路隸書中,《小子碑》方筆較為多見,《禮器碑》其次,《曹全碑》與《孔宙碑》則較少。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7

圖4-2《小子碑》“者”字;豎畫方形起筆

起頭處的方筆寫法是,将毛筆筆鋒沿水平方向向右橫切下去,頓按,然後提筆調整成中鋒向下行筆。(圖4-2)

02/ 形态多樣。

豎畫的粗細變化豐富。一字中多個豎畫,豎畫與豎畫之間存在粗細變化,這種變化通常較容易把握。

比較難把握的是單個豎畫中的粗細變化。單個豎畫的粗細變化,帶來豎畫的多樣形态,主要有:上粗下細、上細下粗、細粗細、粗細粗、波顫豎。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8

圖4-3《曹全碑》“根”字:上粗下細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29

圖4-4《史晨碑》“行”字:上細下粗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0

圖4-5《曹全碑》“胄”字:細粗細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1

圖4-6《禮器碑》“中”字:波顫豎

03/ 勢向多變。

雖然隸書在整體感覺上橫平豎直,但是就像橫平指的是一種感覺上的平一樣,豎畫的“直”也是指在整體感覺上需要豎直,而不能簡單理解為每一個豎畫都是縱向的垂直。

其實隸書的豎畫,在縱向走勢上與橫畫一樣需要多種變化。但是,不管豎畫的走勢如何,都不能“離心”——遊離于整個字的結構之外,無法與整個字融合。

#5

隸書撇法

飄逸一路的隸書,除了波畫,撇畫與捺畫的飛動之勢是不可或缺的。隸書中的撇畫,與楷書的撇畫在用筆提按方面正好相反。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2

圖5-1 顔真卿《多寶塔》與《曹全碑》“不”字比較

它是前輕厚重,而楷書撇畫則前重後輕。試比較顔真卿楷書《多寶塔碑》中“不”字與《曹全碑》中的“不” 字,二者差别非常明顯。

在隸書中,撇畫也是形态多樣,主要有短撇、長撇、直撇、豎撇等幾種。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3

圖5-2 隸書撇畫的幾種形态

從左至右:短撇、長撇、直撇、豎撇

短撇的形态與點有些像,輕落筆後,頓按後即順勢回鋒。長撇往往有一個弧度,如《曹全碑》中“不”字的長撇,在收筆處通常頓按後向上順勢回鋒。直撇通常較瘦且直。豎撇是豎畫與長撇的合體。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4

圖5-3 隸書撇畫收尾處的筆鋒變化

從左至右:《曹全碑》“尉”、“令”

撇畫最要留心之處,是在撇畫收尾處的筆鋒變化,或者如垂露豎的收尾一樣,圓渾飽滿;或者筆鋒微微地挑出一點鋒勢,如花苞初露;或者有明顯的筆鋒,如行草書牽絲引帶;或者筆鋒提起,如細枝伸出。(圖5-3)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5

圖5-4 隸書撇畫收尾處的筆鋒變化

從左至右:《小子碑》“見”、《孔宙碑》“孝”

當撇畫與捺畫在一字中,先撇後捺續接出現時,要特别注意兩者之間的筆勢相接相續。

書寫時,撇畫至收尾處,順勢一頓,借着筆勢(此時具有彈性的筆鋒受擠壓有一種 自然外彈之力),筆鋒向上挑起,在空中作一外圓弧形,然後順勢落筆,逆入開始捺畫的起筆動作。

從圖5-5可以看出,漢簡“文”字的從撇到捺的筆勢關系,比碑刻“文”更為明顯。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6

圖5-5 隸書撇、捺對比

從左至右:《漢簡》、《禮器碑》

隸書的撇畫不難于飄逸,而難于在飄逸中見沉着。

因此,行筆時,以提筆為主的同時,還要時刻按着筆,做到飄而不浮,靈動而厚重。

#6

隸書捺法

隸書的捺畫,與波畫相似,也可以說是斜着的波畫,用筆過程同波畫一樣較為複 雜。

其運筆過程,不僅有明顯的提按變化,還有弧度,而且行筆路線也蘊含曲折。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7

圖6-1 鐘繇《賀捷表》“天”“道”二字

楷書中的捺畫與隸書極為相似,因為楷書的捺畫是從隸書演變而來的。早期的楷書,如三國鐘繇的楷書,遺存了明顯的隸書形意。這不僅在體态上,并且像捺畫這樣的主要筆畫,與隸書極似。

直到後來楷書走向完全成熟, 捺畫才與隸書拉開一定距離。二者主要的區别是在捺尾:隸書如雁尾,圓滿;楷書如大刀,鋒利。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8

圖6-2 《禮器碑》“秦”“遲”二字

當然,這是總體上的比較。具體到每一種碑帖,則會有所偏差。譬如《禮器 碑》,就有許多捺畫收尾處如大刀狀。這并非《禮器碑》偏離隸書的主要特征,而是說明楷書之捺,源頭正在隸書。

與撇畫一樣,捺畫的形态變化也較多,如有短捺、長捺、平捺等。這些形态不難把握,難把握者有三:一是整個捺畫走向的直與曲,二是收尾處的圓與方,三是收尾處 (雁尾)翹的高低。如果學習者能注意到這關鍵三點,捺畫就容易把握了。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39

圖6-3 《曹全碑》“戊”“令”二字

捺畫的走向變化

如上圖所示,《曹全碑》“戊”字捺畫行筆經曆一個大弧度,而“令”字捺畫則幾乎是直線行筆;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0

圖6-4 《孔宙碑》“反”、《小子碑》“令”

收尾處的方圓變化

《孔宙碑》的“反”字捺尾外輪廓極圓,而《小子碑》“不”字捺尾形方;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1

圖6-5 《小字碑》“表”、《禮器碑》“大”

雁尾上翹的高低變化

《小子碑》“表”字雁尾上翹得很高,而《禮器碑》“大”字則是略有所翹。

常見有學習者,對捺畫的雁尾狀非常在意,為突出雁尾之形似,常以描畫修改之法獲得滿意之效果。這大大違背了書法的本質。

書法便是要一筆書寫而成,不可描畫修飾。像波畫、捺畫這樣的技法難度較大的筆畫,也同樣需要一筆而成。

初時,用筆動作可以放慢,以求形,但也不可用描畫之法。一旦熟練,則揮運自如,形神兼備。否則,永遠隻有形似,而難有神似。

#7

隸書點法

隸書與楷書屬“正書”,“正”者,有莊整之意,具有一種靜态之美。然隸書與行草相比,雖偏于靜态,卻是靜中有動。對表現靜态美的楷書與隸書來說,“點”這個筆畫在其中起到了活潑生動的作用。

在隸書的基本筆畫中,點的形态最為豐富多姿。這一方面是因為點本身具有多種形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他筆畫也往往用縮減成點來替代。點有一種躍動感,或重若崩雲,或輕若蟬翼,或在上下,或在左右,使整個字顯得灑脫靈動。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2

圖7-1 《曹全碑》“馬”《小子碑》“郎”

如《曹全碑》“馬”字,除了點就是橫畫與豎畫,結構靜穆穩固。正是這四個點,化靜為動,讓整個字呈現一種動蕩感。再看《小子碑》“郎”字,如果沒有這兩個點,整個字線條雖然宛轉流暢,但是節奏顯得有些沉悶與單調。這兩個點,如樂曲中的休止符,打破了原先之節奏,于是有抑揚頓挫之美。

就點的書寫技法來說,它并沒有波畫或撇、捺那麼難。它的難,在于細微的勢的表現上。點之勢,是最不易把握的。

點的形态變化之所以那麼多,就是因為随勢而變,往往随它在一個字中不同的位置而變。在不同的位置,為求得與其他筆畫的融合、團結一體,就要作出呼應之勢。于是形态也就有了細微而豐富的變化。因此,在隸書中,下面将要點分而論之。

01/ 單個點

位置不同,往往點的勢向也不同。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3

圖7-2 《曹全碑》“官”“高”二字

《曹全碑》“官”字首點從右上往左下走勢;“高”字從左上往右下走勢。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4

圖7-3 《曹全碑》“寺”“年”二字

《曹全碑》“寺”字點從左下往右上走勢;“年”字點從右下往左上走勢。

02/ 左右對列點

左右之間有一種顧盼相接之勢。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5

圖7-4 《曹全碑》“其”“煌”二字

隸書的左右對列點,如“其”兩點勢向中心,“煌”字二點則是左進右出。需要仔細分辨清楚。

03/ 三個點

三個點以“三點水”與“心”出現最多。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6

圖7-5 《孔宙碑》“沙”“湯”二字

三點水:一般是上邊一點勢向下,中間一點勢水平,下邊一點勢向上,如手電筒光一樣,從中間向外發散。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7

圖7-6 《孔宙碑》“注”“河”二字

不過要注意:中間一點的筆勢也往往有向下或向上的變化;三個點是有長短大小變化的,不可一以律之。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8

圖7-7 《曹全碑》“心”“恕”二字

心字底或為單字,或作部首,三個點通常是中間一個點較為豎直,左邊一點勢向右,右邊一點勢向左。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49

圖7-8 《小子碑》“志”《禮器碑》“意”二字

再者,三個點都彙聚于撇畫(寫成楷書即彎鈎)的上部,以求精神凝聚。

三個點,還有其他一些字也用到。如《禮器碑》“赫”字左邊三點和右邊三點,《孔宙碑》“綏”字三點,一般是中間一點豎直些,左邊一點右傾,右邊一點左傾。所有點都是筆鋒上出鋒,以表現勢向字心。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0

圖7-9 《禮器碑》“赫”《孔宙碑》“綏”《小子碑》“稱”

再如《小子碑》“稱”字, 三點水平并列,順着筆勢運動過程,可以發現它們其實是與上面的波畫運動節奏是一緻的。點在不經意間,如有流水叮咚之聲。

04/ 四個點

常見有“雨”字點和“火”字點(即四點底)。“雨”字點一般 四個點大小相近,總體在呈水平狀的同時略有上下傾側,如雨珠灑落空中。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1

圖7-10 《曹全碑》“雨”《禮器碑》“雷”

四點底,一般是中間兩個點豎直一些,左右兩個點分别向外傾側。

比較《孔宙碑》“廉”字與《小子碑》“儉”字中間兩點之勢向,“儉”字的顯然傾側幅度更大。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四點落筆時都是從字心向外落下。上面提到三點水的勢向,如燈泡發光,四點底其實也是如此。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2

圖7-11 《孔宙碑》“廉”《小子碑》“儉”

關于點,除了以上所舉字例,還有“之”與“走”字底中也有多個點。它們的寫法,在漢代隸書中出現次數多,且技法要求較高,後面将單獨分析。

#8

轉折之法

通常我們所說的轉折,其實在書法的用筆中是兩層含義:轉與折。以大篆為主的篆書,其橫、豎兩個筆畫的交接處,通常是轉,如《石鼓文》。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3

圖8-1 《石鼓文》(局部)

到了隸書,不僅延續了轉,而且頻頻出現折,轉與折并用。隸書之後的楷書,也同樣是轉與折并用。轉折筆畫,有的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是轉,或者是折,有的則轉中有折、折中有轉,并不明顯。轉折的這些變化,從筆法的角度來說,是對書法筆法的豐富。

就轉折來看秀逸一路隸書,它們之間也是有差别的。

《曹全碑》《孔宙碑》比《禮器碑》《小子碑》轉筆多用些,後兩碑折筆多用些。這是整體上的表現,涉及每一個字則又有所不同。

01/折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4

圖8-2 《曹全碑》“君”、“也”字

隸書的折,通常分兩筆完成,如上圖中“君”“也”兩字,轉折處分兩筆寫成,橫豎碰接,豎畫出頭甚多。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5

圖8-3 《小子碑》“受”、《曹全碑》“高”字

“受”字有兩個轉折,上一個轉折與“君”“也”筆法相同,下一個轉折則是斷開,形斷而意(筆勢) 連。“高”字有三處折,均是斷開,分兩筆寫成。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6

圖8-4 《曹全碑》“風”、《禮器碑》“思”字

隸書中有些折,則是有一個形同楷書的折角。這類筆畫的寫法,一般是在轉折處 輕輕頓筆,然後繼續行筆,如上圖8—4所示。

02/ 轉

隸書從篆書發展而來,所以許多轉折筆畫仍然是轉筆。轉筆的寫法是,輕提暗 過,如前人所說的“折钗股”,含蓄而柔韌,主要就是轉筆用得妙。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7

圖8-5 《曹全碑》“蜀”、《禮器碑》“君”字

隸書中,有些筆畫是轉折相兼,難辨究竟是轉還是折,如圖8—5所示。這類筆畫的寫法,需在轉折處緩行,似停似走。

當同一個字中出現多個轉折筆畫時,也需注意變化,避免重複單一。

如圖8—5中,《曹全碑》“蜀”字有大、中、小三處轉折,最大轉折為轉筆,中與小轉折均是轉折相兼,略見頓折、有角;《禮器碑》“君”字,上為轉,下分兩筆完成, 出頭豎畫。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8

圖8-6 《小子碑》“君”、《曹全碑》“貫”字

圖8—6所示,《小子碑》“君”字,上轉下折,橫豎筆畫相接,凸出折角;《曹全 碑》“貫”字,上為轉,下分兩筆完成,轉折處橫與豎不碰筆。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59

圖8-7 《禮器碑》“定”、《小子碑》“以”字

轉筆

轉與折,可以呈現不同的美感,折多顯得筋骨外露,轉多則顯得溫和含蓄。

隸書和的寫法及特點(隸書的橫波磔豎)60

圖8-8 《孔宙碑》“而”、“祠”字

轉折相兼

唐代楷書大家歐陽詢以頓折筆為多,虞世南則以圓轉為主。劉熙載比較他們二人的書法,指出“虞則内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歐之所以産生這種感覺,一個重要原因是,轉折處,歐陽詢的楷書多用頓折,虞世南則多用圓轉。

其實,這二人書法難分高下,隻是風格有差異而已。因此,學習書法者不必見 “折”生畏,在轉折并用的同時,既可以轉筆多一些,也可以折筆多一些。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選購太湖珍珠的技巧是什麼
選購太湖珍珠的技巧是什麼
1、手感法。好的珍珠手摸有清涼之感,如果是仿的珍珠則摸起來隻有光滑感。2、牙咬法。優質的珍珠牙咬無光滑感,有凹凸感、沙感。而仿珍珠用牙咬則有光滑感,甚至局部還會脫落。3、直觀法。好的珍珠有自然的五彩光,同一串手鍊或者項鍊中中,珍珠的大小、形狀都會有些差異的,而仿珍珠形狀為球形,光澤形狀方面都非常統一...
2025-04-04
醬炒韭菜雞蛋的家常做法
醬炒韭菜雞蛋的家常做法
第一、韭菜收拾清洗幹淨,控幹水分,切成寸段。第二、雞蛋打入碗中,攪拌成雞蛋液。第三、碗裡放入一匙兒豆醬,兌少量的水,稀釋成醬汁。切好蔥,姜,備用。第四、鍋裡放入油加熱,油熱後放入攪拌好的雞蛋液,小火煎塌。第五、煎塌至雞蛋液凝固成餅狀後,把雞蛋滑開翻炒,然後放入稀釋好的醬汁。第六、醬汁炒出醬香味後,放...
2025-04-04
怎麼保養金珍珠飾品
怎麼保養金珍珠飾品
1、金珍珠不宜與化妝品接觸,不能放在化妝品的粉盒子裡,更不可放在密封的塑料袋裡,最好放在通氣的地方,這樣才能保持金珍珠的光彩。2、金珍珠尤忌油煙熏污,污漬油膩滲透進金珍珠層裡就會變色,這是因為金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酸性的和堿性的液體接觸金珍珠,會使它黯然無光。3、金珍珠飾物在佩戴後,可用軟牙刷沾...
2025-04-04
超好吃的絲瓜炒豆腐做法
超好吃的絲瓜炒豆腐做法
第一、取新鮮的小絲瓜四個,因為家裡吃飯人多,一般都選用的菜量就大些,吃飯人數少的話,量可以減半。把絲瓜放入洗菜盆洗淨,用刮刀去皮切掉兩頭待用。第二、這一步切絲瓜,我選用的是滾刀切法,把絲瓜如圖斜切一刀,再把絲瓜換個方向在切,這樣如圖把所有絲瓜切完待用,這個最好不要切薄片,因為絲瓜容易出水,我用滾刀法...
2025-04-04
和女孩聊天的套路
和女孩聊天的套路
第一、聊女孩感興趣的話題和女孩聊天,要多聊女孩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聊聊時尚、明星、影視、愛好等,這些都是女孩普通感興趣的方面,會聊得比較輕松,氣氛好。第二、三思而後說和女孩聊天,要多想少說,說之前,先在腦中想一遍,感覺可能會令女孩不愉快的話不要說,語速盡量放慢,這樣,可以有較多的時間思考下一句要說的話...
2025-04-0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