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車帝原創 潘梓春
[懂車帝原創 産品] 二戰時期,日産還是日本的“共和國長子”。
到了1999年,日産汽車變得規模臃腫、效率低下、管理不善。時任日産CEO卡洛斯·戈恩剛一接手,就背起了170億美元的債務。
日本汽車市場的另一頭,豐田正如日中天。銷量驚人,靠前瞻的混動系統THS奠定了市場聲譽,更拉攏了日本政府的“心”。當時日本政府針對汽車産業最主要的政策就是:豐田汽車繼續強化在混動技術上的優勢,其他日本車企要做的就是學習豐田。
但戈恩可不是那種願意服輸的人,日産選擇跟日本政府對着幹。
讓跟豐田學混動?然後,日産就推出了一度銷量最高的純電動汽車:日産聆風LEAF。
後來,“第一名”豐田轉向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日産就加大力度花樣投注其他技術:Zero Emission日産純電、VC-Turbo超變擎、e-POWER混動,就是不碰氫能源。
在日系車企為新能源技術争執不下時,韓國現代建起了氫燃料電池工廠 ,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一台氫燃料SUV已經出現在了長城氫能技術中心裡。
在豐田和現代旁邊停着的,将是長城汽車首款搭載氫燃料電池的乘用車量産車型,也是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
從諜照外觀來看,新車大概率歸屬在豪華SUV品牌WEY旗下,外形酷似摩卡。據悉,該車将搭載長城氫檸技術,NEDC工況下續航達660公裡。
根據長城官方介紹,氫檸技術是一套高性價比的車規級“氫動力系統”解決方案,涵蓋了氫燃料電池系統、車載儲氫系統及核心關鍵部件,是長城汽車檸檬平台最核心的技術路線之一。
事實上,為了這台車,長城已經投入了5年時間,20億人民币,近萬平方米的實驗室,和240多台套高精尖設備。未來三年,長城還會繼續投入超30億元研發費用。
但是,值得嗎?
四問長城——
行業裡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氫燃料電池是屬于未來的技術,但它永遠隻屬于未來”。
從汽車電動化的整個曆程來看,每當锂電池的進步緩慢時,氫燃料電池技術就開始被頻繁提上日程;每當锂電池進步比預期快時,就基本沒人能想起這事了。
特别是随着锂電池的性能進步、成本下降都比預期快得多,而氫燃料電池技術卻仍有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
那麼,長城如果真的想按計劃達到萬套産能規模,就必須解決明白這四個問題:
成本太高:有行業觀點稱,過去十年動力電池成本下降近80%。在這一數據對比之下,氫燃料電池沒有國家大規模支持,也少有車企跟進,産業規模起不來,談何降本?
燃料電池技術主要分兩大塊:膜電極與空壓機技術。其中涉及到壽命問題:國内目前還隻能做到幾千小時耐久,日本豐田已經可以做到上萬甚至幾萬小時;另外一個就是供應鍊問題,很多部件還依賴進口,成本大大上升。
膜電極
長城的思路也是一邊減少材料用量,一邊推進國産化,讓單位面積或者單位重量材料能夠産生更多的電量。長城集團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雪松透露,以空壓機為例,五年前買一台進口空壓機要幾十萬,還不一定願意賣給你,現在價格已經降低到幾萬塊錢,甚至以後幾千塊錢就可以買到。
其次,還要規模化地降低制造成本。簡單來講,就是攤銷:設備的攤銷,人工的攤銷,還有管理的攤銷。長城現在也在期待國家能夠通過示範,進一步提升規模,盡可能降低攤銷成本占比。
基建約等于零:當你嘲笑電車沒地兒充電的時候,擡頭看看周圍,加氫站是不是更少得可憐?
擺在純電動車面前“充電難”的問題,氫燃料電池車也躲不過,甚至情況更加嚴峻。純電動車雖然充電慢,但除了超級快充站,在家在單位也能慢慢充,用車成本也比較低。
而加氫不方便,卻已經引發了客戶的不滿。在加州,雖然建了幾十座加氫站,但因為用戶不多,經濟性差,政府停運了個别站點,這也引發了一些車主的抱怨。
長城集團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雪松
即便是長城已在2019年建立起液氫加氫站,受限于液氫的獲取,仍舊沒能快速運營起來。“雖然在軍方航空領域液氫使用很頻繁,但在民用領域還比較少。”陳雪松說道。
車載儲氫難:在相同的重量下,氫氣的能量密度其實不比傳統燃油低。但是,汽油柴油在自然條件下就是液體,而氫氣要壓縮成液體,還要保證安全,就需要一個挺大的儲氫系統。據測算,目前70兆帕的儲氫系統,能量密度才能達到每升800瓦時。
長城儲氫系統
目前長城汽車乘用車平台車型上已經開始逐步應用儲氫平台,涵蓋高壓氣氫和低溫液氫技術,譬如通過“4型瓶”儲存液氫。雖然技術方面有創新,但陳雪松也坦言,國家從安全考慮,還沒有國标發布。“我們開發的4型氫瓶産品目前無法商業化,因為沒有标準,法規不允許,隻能自己研發用。”
産品力較差:當然,對于一台乘用車而言,“絕對環保”遠遠不是全部。一台幾十萬的車配130多千瓦電機,出門可能都不好意思和電車打招呼。
乘用車發動機
長城也給氫檸技術提出了幾個标準:
- 高功率(>200千瓦):系統更加适配長途、重載應用市場,系統核心部件(如:空壓機,DCDC,水泵)正逐步突破200千瓦邊界。
- 高效率(>60%):體現在電堆運行工作點向高效區轉變,系統附件的效率提升,包括帶膨脹機的空壓機(提升5%),高效DCDC等。
- 高溫度(>100℃):體現在高溫質子交換膜,高溫耐受的增濕器等,方便交通領域熱管理集成。
- 高耐久(>25000小時):需要系統附件具備更長壽命,特别是增濕器,空壓機等,同時開發更适合燃料電池應用的系統控制軟件,确保電堆壽命。
- 高互聯(新能源 智能互聯):需要系統具備物聯網(IoT)和能聯網(IoE)屬性,為分布式能源互聯做好硬件及軟件準備。
無論如何,氫能源目前為止幾乎還是一個一清二白的行業,尚未形成成熟的規模供應。
随着2021年國内首批燃料電池示範城市群名單公布,氫燃料電池“以獎代補”政策或許有機會帶領産業迎來規模化發展。國家也提出: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車運行數量要達到10萬輛左右,2030-2035年要實現100萬輛的保有量。
商用車發動機
基于此,長城也提出了幾個小目标:
- 2021年,實現全球第四輛真正量産的大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落地全球首個100輛49噸氫能重卡;
- 2022年,不僅會在冬奧會期間推出首支高端乘用車服務車隊,還會更多的擴展重載卡車、物流車等商用車,甚至船舶、有軌交通的低碳化燃料電池應用;
- 2023年,實現主要系統集成商推廣數量國内領先;
- 2025年,實現全球氫能市場占有率前三;
或許是提前布局,或許是在吃國家紅利。豐田苦熬30年都無法确定氫燃料電池能否成為未來主流,日産甚至開始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長城卻決心要在乘用車上推廣這項“清潔能源”,也是一腔孤勇在主要技術領域保持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