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有一段時間了,對于琴的了解也慢慢變多,然而還是有一些小知識完全不知道的,請教了前輩們才得以知曉,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吧。
一、古琴之名。為什麼叫古琴呢?雖然說古琴的曆史很長,可是它也不曾斷絕,一代一代傳下來,不能稱之為古琴啊!問過前輩得知,原來在清末民初的時候,西方音樂大量傳入中國,其中就有鋼琴,為區别于兩種琴,将我們的琴改成了“古琴”。
二、指法。古琴的指法很多,但一直以來都從來沒有遇到過用小指的,這個确實很奇怪,按道理說每增加一個手指,那麼琴曲的表現豈不是更細膩豐富一點,然而并沒有,小指似乎一直是被禁止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為了美觀,還是小指力量不夠?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知道的琴友,可以告知一下。
三、說起《高山流水》,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流傳千古,古琴尋找知音成了千古以來的佳話。然而,從唐朝以後,《高山》是高山,《流水》是流水,不知為何“分家”了,成為了兩首獨立的曲子,所以以後不要動不動就說彈一曲《高山流水》了,顯得有些外行了。
四、說起《廣陵散》,大家必定會想到嵇康的絕唱,以為琴曲失傳,卻不知被人偷聽了一些,傳到後世,就是我們現在《廣陵散》。那《廣陵散》肯定是廣陵派的喽,問了廣陵派的琴友,他們居然說不是,這,怎麼可能!是他們記錯了,還是我思維出現了短路?
五、很多琴曲之中,出現什麼“弄”啊,“引”啊,“操”啊,“暢”啊什麼的,這些究竟有什麼意義?難道是為了好聽一點?請教了前輩,前輩們說,這是古時候的琴曲的命名規則,比如和樂而作,命之曰暢;憂愁而作,命之曰操;引者,進德備業,申達之名也;弄者,情性和暢,寬泰之名也。居然是這樣,我還以為是随便取的呢。
六、市場上有很多桐木琴,很便宜,這是為什麼呢?詩經中都說“椅桐梓漆,爰伐琴桑”按道理說桐木應該很好才對啊!有經驗的琴友告訴我,此桐非彼桐,以前那是梧桐,現在是泡桐,樹不一樣,價值能一樣嗎?好像有些道理哦。
古琴傳承千年,博大精深,有很多問題可以探究,我隻是一個剛入門的愛好者,隻知道一些皮毛,廣大琴友如有更有趣的問題,來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