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湖機場能源站外貌。 (通訊員 胡戰軍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通訊員 李洪江 劉圓圓
“這台機組的用電量隻相當于傳統供暖機組的四分之一。”3月3日,雙工況地源熱泵機組一組調試運行分析數據出來,胡毅威心裡有了底。
胡毅威是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通用設備部給排水暖通主管,負責花湖機場能源站的管理工作。
鄂州花湖機場是我國“四型機場”建設示範項目。能源站供暖機組節電75%,也是機場“綠色”底色的生動印證。
地下百米深處“取暖”
機場運行,供暖和制冷系統能耗占比最大。如何盡可能降低能耗,成為“綠色機場”建設重點關注的對象。
能源站是整個花湖機場的“空調”總管,冬送暖夏送涼。機場航站樓、貨站樓、轉運中心、綜合樓、宿舍樓等設施投用後,共計5.2萬平方米巨大空間的冷暖将由這裡提供保障。
能源站北側一路之隔,有一塊1.6萬平方米的場地。“地下深埋着624根特殊的管子。”胡毅威介紹,每根管子長120米,直徑180毫米,有碗口粗,呈雙U型豎插地下,管子的底端離地面124米,頂端離地表2.5米。
管子叫土壤換熱器,裡面循環着經過軟化的自來水,用以提供地源熱泵機組土壤側吸放熱。“通俗點來說,就是從大地母親的懷裡‘取暖’,‘取暖’工具則是雙工況地源熱泵機組。”胡毅威說。
百米地下的“暖”是淺層地熱能。資料顯示,淺層地熱能的特點是穩定而持續,是一種溫差勢能,其溫度一年四季相對穩定,冬季比環境空氣溫度高,夏季比環境空氣溫度低,是很好的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也是理想的“綠色環保能源”。而熱泵技術是“綠色環保技術”,通過熱泵技術的熱交換方式,将賦存于地層中的低位熱源轉化為可以利用的高位熱源,既可以供熱,又可以制冷。
“勘測數據表明,花湖機場的地下土壤源恒定溫度在16攝氏度至18攝氏度之間,埋在地下的土壤換熱器與土壤換熱後,實現能量轉移。冬天,地上冷水換取地下熱水;夏天,地上熱水換取地下冷水。”胡毅威介紹,目前,采取這種技術供暖送涼的,在省内機場中花湖機場是首家。
全方位“綠色”供能
在能源站一側,立着兩個高約15米的巨大“暖瓶”。
“冬存熱水,夏存涼水,還是零排放。”胡毅威說,這是兩個蓄能罐,利用低谷電儲藏地熱能,每個蓄能罐容積有1600立方米。
據介紹,花湖機場建有兩台雙工況地源熱泵機組,2月底運行調試一台,并得出初步運行數據。3月底前,另一台機組也将調試完成,意味着整個機場能源供給已準備就緒。
為确保機場能源供給無虞,花湖機場采用複合式系統供能,除了淺層地熱技術外,還有水蓄能、調峰燃氣鍋爐、調峰冷水機組備用。
此外,光能也有大量利用,屋面光伏約24.7萬平方米,光伏幕牆1.2萬平方米,光伏總裝機容量約34.4兆瓦。同時,本期安裝充電樁853個,電動化比例達81%。
未來,能源站将實現“綠色”供能,年減少标準煤1403噸、二氧化碳排放量3676噸、二氧化硫排放量84噸、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5噸。
(湖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