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繡體驗課現場
乞巧工藝品:米花
“粵人重巧夕,燈火到天明”,千百年來與七夕有關的習俗一直在廣東民間鮮活地傳承至今。這個七夕,市民有機會在傳統文化中,親身體驗一個最地道的七夕。
8月22日、23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推出2020年七夕節系列活動——“纖手巧思會七夕”,其間,乞巧工藝品、廣繡、粵劇、紅豆飾品編制四大非遺項目接踵上演。
活動由四場非遺體驗活動構成,分别是22日上午的“七夕佳期見乞巧”——乞巧工藝品體驗課、“纖手穿針出巧思”——廣繡體驗課;23日上午的“鵲橋粵韻來相會”——粵劇體驗課、“丹霞紅豆系相思”——紅豆飾品編制體驗課。每場活動都由該非遺項目傳承人親自講授并指導。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七夕節“解碼非遺”系列體驗課程受到廣大市民群衆的熱烈追捧。
賞“廣繡紅荔”“米花之味”
在廣東地區,廣繡曆來是七夕擺巧的标配。昨日上午,廣繡廣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梁雪珍和她的女兒黃健珊向觀衆分享了廣繡文化,講解和示範了廣繡針法技巧,并指導現場觀衆完成工藝作品——紅荔。
昨日上午,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乞巧節”的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朱小萍在省文化館八樓,向前來體驗的市民展示她創作的乞巧工藝品。朱小萍還帶領現場的小朋友及家長共同完成了傳統乞巧工藝品——米花。米花是最為傳統的乞巧花品種,由手藝人篩選米粒,用砌花工具将米粒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并以膠水為黏合劑,拼砌成花的形狀。
《花好月圓》帶你“穿越”
今日上午,韶關市“丹霞紅豆飾品制作”項目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紅豆姐姐”王均慧将和大家共享一堂紅豆飾品編制體驗課。
同一時間,被稱為“南國紅豆”的粵劇在省文化館另一場地上演,為七夕這個浪漫的傳統節日增添芬芳粵韻。現場觀衆将在佛山粵劇傳習所演員裴小明和梁妙彤表演的粵劇經典愛情片段《花好月圓》中,穿戴粵劇服飾,體驗一秒穿越的感覺,并學習粵劇的經典動作:捧酒、敬酒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蔔松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
通訊員:李曼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