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三國·曆史故事·第4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衆所周知,關羽關二爺雖然在民間有很高的聲望,甚至被各行各業奉為了祖師爺,但他并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反而剛而自矜,性格護前,說白了就是誰都不會被他放在眼裡,而且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強。與他齊名的張飛,也沒有好多少,他“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也就是說專門親近士大夫,卻看不起小人物。如此看來,他們二人都是非常孤傲的人,很難被收服。可是,為什麼他們卻能心甘情願的追随,以織席販履為業的劉備呢?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先主于鄉裡合徙衆,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别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寝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艱險。”也就是說,自從劉備起事開始,他們就一直心甘情願的接受劉備的領導,而且對劉備非常恭敬。那麼織席販履的劉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對于這個問題,小編認為主要以下幾點原因。
一、劉備天生異相
雖然這一說法,在如今看來有些迷信,但是在漢末三國時期,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例如江東孫權天生異相,縱使孫策比他更适合開疆拓土,可孫策在遇刺之前依舊曾指着群臣對孫權說,這些人都将是你的臣子。比起孫權的方頤大口,上長下短,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的福相,更容晚引起他人的注意。再加上他“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自帶一種成大事的風範,很容易折服他人。
二、漢室後裔的出身
另外,東漢末年,天下将亂,劉備應該對匡扶漢室沒什麼興趣,反而早有打算。這一點對于關羽和張飛而言,肯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畢竟如果事成,他們就是開國功臣。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他們二人就不能獨樹一幟嗎?幹嘛非要屈居劉備之下呢?就算在亂世之中,造反也是需要占據道義的,而劉備漢室後裔的身份,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倚仗,這一優勢是關羽和張飛都不具備的。
三、劉備當時的家境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劉備年少喪父,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生,當時的家境,就算比關羽這個亡命之徒要強,大約也比不上張飛吧?畢竟真實曆史上,張飛并不是什麼屠夫,而是出身于士族。其實說劉備家境貧寒,絕對是一個誤會,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劉備的祖上,雖然與漢定的關系非常遠,甚至族譜都不可考,但是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混迹官場,為他留下了一定的人脈。否則的話,他也不可能,與出身于遼東公孫家族的公孫瓒,以兄弟相稱,更不可能拜在當世大儒盧植門下。
再者說,如果他織席販履僅能維持生計,雙怎麼可能“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家中還有下人伺侯呢?由此可見,劉備祖上雖然早已沒落,他卻并非出身貧寒,反而家境還不錯。再加上漢室後裔的身份,以及盧植弟子的光環,讓關羽和張飛甘心追随大約并不難。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關羽性格護前,張飛眼光也不低,他們卻甘心接受劉備的領導,看似令人費解,實際上卻是必然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