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今的音樂綜藝,要分為兩類:
“湖南衛視”的音綜,及“其他”。
這話多少是有點片面,但也有一定道理,畢竟現在的音樂綜藝裡,湖南衛視還是首屈一指。
《聲生不息》港樂季依舊是何老師主持
《聲生不息》之港樂季上周進行了第二期,又一次上了熱搜。大家驚呼原來現在的音綜可以“卷”到如此地步,芒果台不僅是聯合TVB一起制作、請到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更是極盡奢華地打造了超S級的舞台和嘉賓陣容。
當林子祥在第一期節目裡道出“我就是港樂”的時候,也讓70後、80後甚至90後都在瞬間破防。
回看中國内地的音樂綜藝節目,其實已經經曆了38年的風雲蛻變,這種變化的背後,也折射了中國樂壇的變遷,更是觀衆審美、制作方式、價值觀的變遷。
1984年:中國内地第一部音綜“青歌賽”青歌賽,第一屆全稱叫做“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從1986年的第二屆開始,引入了冠名的概念,比較有名的是“五洲杯”、“新蓋中蓋杯”。
在那個電視剛剛普及的年代,著名詞作人、前央視文藝中心主任鄒友開先生在1984年3月提出舉辦這樣一個全國性的歌手比賽的建議。
首屆青歌賽總導演鄒友開
效率很高,同年11月,各地方選送的選手們就齊聚在了央視的決賽現場。
節目每兩年一屆,距今最後一屆,是2013年的第十五屆,那屆的流行唱法冠軍就是後來因為《聲入人心》節目大火的王晰。
“青歌賽”三個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全國各地音樂專業學生向往的聖地。毛阿敏、韋唯、滿文軍、屠洪剛、毛甯、譚晶、王宏偉,也包括已經去世的姚貝娜。
青歌賽可以說是内地第一檔帶有“選秀”性質的音樂綜藝,一直以來都劃分了“專業”和“業餘”組,而且也是目前為止唯一會把“樂理知識”甚至是文化知識作為考核項目的節目,可以說真的是很符合CCTV的獨特氣質。
我還記得小時候看青歌賽,還會和家人一起在電視機前,聽着餘秋雨和滕矢初的點評,邊在那裡和家人們答題。
青歌賽有關的轶事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說的“通俗唱法”這個概念也是青歌賽裡提出來的,其實就是流行樂。但當時為了和港台的流行音樂做一定的區别,所以就取了“通俗易懂”的意思,直到2008年的青歌賽,重新改回了“流行唱法”的說法。
還有比如姚貝娜是唯一的青歌賽滿分,譚晶是在通俗唱法組裡參賽得了冠軍,後來才慢慢地駕馭民族等其他各種類型的唱法。青歌賽也是第一個提出“原生态唱法”這種恐怕外國人無法理解的唱法的節目。
而伴随着當年央視另外一檔《挑戰主持人》的節目,青歌賽也是培養綜藝主持的一個搖籃。
如今,青歌賽停辦了9年之久了,恐怕下一屆又是遙遙無期了,然而青歌賽帶來的影響力,和其在中國大衆文化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能被動搖的。
1985年:上海台《卡西歐杯”家庭演唱大獎賽》
上海觀衆們對上圖的主持人肯定很熟悉了,就是德高望重的葉慧賢老師。
他也是第一屆“卡西歐”杯家庭演唱大獎賽的特邀主持。
這檔節目,可以說是在首屆青歌賽的影響下,上海作為崛起的時尚之都,由上海電視台打造的一檔可能并不為很多人知道的、地方台的音樂綜藝。
之所以今天拿出來盤點,因為這可能也是唯一一檔以家庭為單位的音樂綜藝。
首屆比賽的決賽,更是達到了94%這樣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收視率奇迹,也培養出了像周冰倩、巫慧敏這樣的“百姓明星”。
雖然規模、選手水平、專業度遠不可能和其他音綜相比,但是他所營造的那種溫情的家庭氛圍、草根的對藝術世界的追求,也體現了那個年代獨特的大衆流行文化導向。
1998年:東南衛視《銀河之星大擂台》時間來到了世紀之交。
這檔“銀河之星大擂台”,是由1998年福建東南電視台開設的,賽制仿效了寶島台灣的“五燈獎”節目。
簡單地說,就是進行“比武招親”式的打擂台模式,分别為少兒組、民族美聲組、通俗組,有趣的是還弄了一個“勁歌熱舞組”。
而其中最受期待和關注的,恰恰是少兒組,後來出來了一些小藝人就是來自于此,像現在簽在浙江衛視的姚遙等。
這檔音綜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有趣的賽制,可以說增加了以往音綜所不具備的緊張和刺激感。
2000年:央視《同一首歌》
看到這個巨大的logo,相信和我的同齡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想起那段毛阿敏演繹的經典的旋律。這就是央視的又一檔王牌音綜:“同一首歌”。
所以如果你到現在還覺得芒果台是音綜天花闆,我想央視第一個不答應。
這檔“同一首歌”有多火呢?看看它當年邀請的嘉賓:劉德華、周傑倫、孫楠、王菲、那英、毛阿敏、蔡國慶……
這檔綜藝并不是前面我們所列舉的那些以競賽為核心的音綜,從某種程度上說,後來爆紅的芒果台《歌手》節目,實際上和“同一首歌”屬于同一種類型。
這一次,同樣是開創了青歌賽的鄒友開先生策劃下,由孟欣導演,推出了這樣一個以專注于懷舊、經典歌曲演唱的晚會型綜藝節目,在那個電視媒體依然主導的年代,這種“大陣仗”吸引了又一次全國性的收視狂潮。
第一期同一首歌就請到了劉德華
每周五的同一首歌,也成為了家家戶戶的“周末合家歡卡拉OK”,跟着這些樂壇的半壁江山一起唱着熟悉的旋律。
後來,差不多辦了十年後,因為中央對于晚會的鋪張浪費做了調整和禁止,所以同一首歌就銷聲匿迹了。
同一首歌舉辦的這些年,也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唱片時代最繁華的時候,它也推動了流行樂壇的各種優秀音樂人、作品的傳唱。
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檔能擔當起“現象級”三個字的音樂綜藝節目,由湖南衛視和天娛傳媒共同打造。
節目也是開啟了真正的“全民選秀”時代。之前的音綜,無論央視還是地方台,雖然也有選秀的概念在,但是沒有達到一個“近乎瘋狂”的程度。
而超級女聲的出現,則是把“偶像歌手”四個字在内地第一次得到了一種呈現,我們看到了原來粉絲是可以多麼狂熱地追逐他們的偶像。
其實比“超女”早一年,湖南衛視已經推出了第一屆《超級男聲》(後來改名快樂男聲),但奈何大家都想不到,女性偶像的魅力遠比男性更大。
第二屆“超女”是中國電視節目史上永遠的高光時刻,冠軍李宇春更是登上了《時代周刊》,當年的娛樂圈,前所未有地在這檔節目上聚集了空前的資源、話題、熱度。
而周筆暢、李宇春、張靓穎也是很争氣地一直紅到了現在,沒有被淹沒掉,可見芒果台當年的“造星”是相當認真的。
2004年-2007年《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快樂男聲》這一段時期的節目我們不一一贅述了。
加油!好男兒
我型我秀,能立即說出這幾個人的名字,說明你也老了
《超級女聲》引發的全民選秀熱,讓當年的衛視台可以用“一片厮殺”來形容都不為過的。
那一批音樂選秀綜藝,基本還是在“短信投票”沒有被禁、全民參與的時代,規模大、平台衆多、節目衆多,所以相當多優秀的藝人确實在這段時期都“出頭”了。
薛之謙、張傑、付辛博、井柏然……都是在這些節目開始,慢慢為觀衆所知曉。
2007年:浙江衛視《我愛記歌詞》
朱丹、華少,知道這兩個名字,就是起始于這檔節目。
作為一檔特立獨行的音綜,《我愛記歌詞》尋找到了“歌詞記憶”這個結合智力的綜藝點。
規則以誰的歌曲、歌詞記憶量足夠豐富來評判,也驚喜地讓人發現了這些選手不僅都是“中華曲庫”,有好幾位唱的也相當不錯。
比如現在經常在抖音刷到的王滔老師就是當年的領唱。
《我愛記歌詞》的成功,也反映了在一大波選秀音樂綜藝大行其道的時代,這樣一個“小清新”的,沒有名次、沒有毒舌、不看長相,帶來了一波音綜的清流,也消解了一定的“選秀審美疲勞”。
2012年:《中國好聲音》浙江衛視的“現象級”音綜。
可惜的是,這檔節目“出道即巅峰”。
《中國好聲音》和前面的選秀綜藝一個最大的區别,就是把話題性稍稍弱化,而突顯選手的“唱功”,那麼如何體現唱功呢,可以說第一季的好聲音是真的下了功夫。
從全國各地駐唱歌手、音樂學院招募大量專業的流行歌手,那一季的歌手,可不是像現在有些音綜,純粹靠“飙高音”顯示唱功,而是每個人的曲風、聲線都極其有特色。
所以直到現在,第一季的很多歌手、歌曲我們都依舊能印象深刻。比如丁丁的《愛要坦蕩蕩》、平安的《我愛你中國》、張玮的《High歌》、多亮的《小情歌》。
那麼節目的話題性來自哪裡呢?就把四位評委推到了台前,每次“轉椅子”的勾心鬥角、這一屆請了哪些評委、評委和選手之間的關系等等,都是話題的來源。
而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從10年前的中國好聲音開始,移動互聯時代到來,唱片時代幾乎同時走向了末路,而這十年來,也是華語音樂極度缺少“新作”、“力作”、經典的十年。好聲音也引領了一波“老歌改編”的潮流。
2013年《中國好歌曲》接着《中國好聲音》,同樣是由燦星公司打造的原創音樂節目《中國好歌曲》出現了。
總經理金磊是有情懷、也有想法的,他也看到了樂壇創造力的缺失,所以這檔節目,讓很多優質的原創音樂人嶄露頭角,有了“昙花一現”的光芒綻放。
節目可惜做了3季後來就沒有了,但也留下了不少金曲,比如《從前慢》、《卷珠簾》、《野子》、《悟空》,不過幾乎所有都是歌紅人不紅。
2012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的橫空出世,昭示着湖南衛視開創了新的“音綜”符号:
“懷舊與造星”。
《歌手》不是一個單純的像《同一首歌》那樣,隻是呈現金曲的晚會性質的節目,它是有“比賽”屬性的,而比賽的主體,不再是選秀、選偶像,而是早已成名的“江湖老人”。從場外精心準備的VCR展現成名歌手的那些生活故事,到場内休息室裡的“明争暗鬥”,這種話題性使得節目屢次上了熱搜。
而與此同時,穿插幾位歌壇新的、實力派的“新人”,不得不佩服芒果台和總導演洪濤的這種格局與視角,還真的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讓鄧紫棋、楊宗緯等人一夜成名,而芒果台也顯然是想以這種方式重新喚起大家對華語樂壇的信心,完成了一種對樂壇的“責任”。
鄧紫棋當年一首《泡沫》,霸占了很長時間的音樂榜單
而造的“星”不光是“新星”,還有“舊星”。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光是“老帶新”,《歌手》很大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會尋覓一些所謂的“過氣”實力派,讓他們也“回爐重造”,收獲觀衆的目光,其中最成功的自然要數“黃媽”黃绮珊了。這也讓一種音樂老人們的事業枯木逢春。
從《歌手》開始,各地衛視台紛紛效仿,例如像《夢想的聲音》、《金曲撈》、《天賜的聲音》,大腕請了一堆,但是一切模仿終歸隻是模仿,總是少了點原汁原味、少了點那種發自内心對音樂的緻敬、懷舊和期許,更少了點“态度”,但是做音樂,當然是要有态度的!
同時,《歌手》也把電視綜藝的制作水平、舞台要求、成本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去年推出了一檔和《歌手》頗為相像的懷舊音樂綜藝《時光音樂會》,則又是摒棄了比賽的元素,幹脆更加純粹、更加單純地呈現那些時光金曲。
湖南衛視一号演播廳
2017年:愛奇藝《中國有嘻哈》這檔節目是本文裡唯一一檔不是電視台制作的綜藝,但是随着網絡影音平台的崛起,其實包括音綜在内的很多綜藝,現在幾乎都是平台在主導制作了,資本的變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
而《中國有嘻哈》導演車澈也是一位有态度、有想法的人物,能夠把說唱音樂在内地帶火,需要勇氣,更需要時機,盡管節目台前幕後有衆多争議之處,但這個音綜的成功,也代表了我們新一代的審美取向,更加多元、國際化。
2018年:湖南衛視《聲入人心》又是芒果台,所以開頭我說,芒果台是音綜天花闆,某種程度上有一定道理,它總是扮演敢為人先的角色。
一檔音樂綜藝,可以達到豆瓣9.1的高分,可見芒果台做音樂是真的很認真。
已經到了2018年,音樂綜藝的幾乎各種玩法、規則、形式都被弄了一遍,于是和《中國有嘻哈》一樣,芒果台這次找到了新的音樂類型:美聲和音樂劇。
我不是音樂專業,所以專業人士可以糾正一下我,美聲和音樂劇是不是能定義聲入人心節目的主要類型。
在這檔節目裡,有比賽,更有合作,更有所有人,從評委、到選手的極緻的專業度。
這種專業性,比流行樂更有魅力,因為純粹的聲樂演出,不是普通人可以駕馭的,而節目中屏幕備注的聲樂樂理小知識,更是讓大家感受到了芒果台的用心.
觀衆也體會到,這群常年在舞台現場曆練的演員,不是普通的流行歌手可以望其項背的。
第一季封神,以阿雲嘎、鄭雲龍、高天鶴、周深等人為代表的優秀聲樂人才,在當年可謂大放異彩,并一直紅到了現在,如今的音樂劇,隻要有阿雲嘎等人的,必然是一票難求。
可以說湖南衛視憑一己之力,拯救了中國音樂劇産業都不為過!
2022年:湖南衛視《聲生不息》
又、又、又是芒果台。
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這檔湖南衛視的S級綜藝,帶給我們這代人更多的是破防的淚水。
通過港樂的興衰,我們仿佛看到了内地樂壇同樣的令人唏噓的現狀。
港樂老歌固然好聽,可是新的屬于港樂的旋律在哪裡、新的香港音樂人在哪裡?沒有了唱片,又有多少年輕人願意沉下心來做音樂?這些問題都太過沉重,也讓人聯想到内地樂壇。
以至于人們幹脆不提起,就繼續讓我們沉浸在對“往事隻能回味”的無奈與追憶中。
回看内地音樂綜藝的這38年風雲變幻,實際上,也是整個樂壇的一個生動寫照(時間倉促、篇幅有限,也無法真的一一列舉,隻能憑我的能力,做上述的盤點,如果有遺漏歡迎大家幫忙補充)
從純粹的比賽性質,到很長一段時間以選秀為主的綜藝方向,然後步入移動互聯、快餐文化時代,對舊時金曲的傳唱、改編、對“過氣歌手”的回爐,乃至各種新的音樂類型的注入。
内地“音綜”的變化背後,是中國人對于音樂審美的變化、是流行文化價值導向的變化,而制作技術、制作水平的提升則更體現了時代、民生的變化。
其實小支覺得,我們倒也不必太過悲觀。
有人的地方,就有音樂。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
經典可以抵過流逝的歲月,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也代有新的創作形式、創作角度、創作思路出來。新時代裡,中國音樂的未來,我們依舊可期!
你印象裡最深的是哪些内地音樂綜藝呢?評論區一起聊聊哦!
關注@小支點評,獲取更客觀的娛樂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