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
顧名思義,就是胃部下垂,偏離了原來的位置,常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到盆腔。
中老年人、瘦長體形、久病體弱、長期卧床少動的人是高發人群。
關于胃下垂是不是一種病,民間一直有争議。
不少人認為,人老了,肌肉松弛了,沒力氣托住胃部,胃自然要下降,是不用治的。
甚至有些專業人士都不認為胃下垂是病。
鄭州人民醫院南部院區消化内科副主任中醫師劉貫華否認了這個觀點,他說:
“胃下垂就是一種病,要治,要趕緊治。”
劉貫華鄭州人民醫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醫師
醫學碩士,熟練掌握消化内鏡(胃鏡、結腸鏡、超聲内鏡等)診斷和内鏡下治療技術(息肉切除、粘膜切除術和良惡性狹窄的擴張等),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病、功能性胃腸病、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消化道腫瘤、胃食管反流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辨證施治,療效明顯。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懷亮名醫工作室成員河南省中西結合學會消化内鏡分會委員河南省全民健康促進會消化疾病防治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醫學會消化内科委員會委員
什麼是胃下垂?
劉貫華說,胃下垂的主要原因是: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與胃連接的韌帶過于松弛等。
通俗的講就是胃部和周圍其它組織的連接不那麼緊密了,它不能被牢牢固定在原來的位置,而是順着重力下垂,脫離了原本位置。
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可能發生胃下垂,不過體型瘦長、形體消瘦、中老年婦女更容易發生胃下垂。
女性分娩後腹腔壓力下降,也可能會出現胃下垂。
胃下垂的危害不容小噓
劉貫華告訴小編,胃下垂的危害比大家想象的要大。
一般來說,輕度胃下垂患者沒有太過明顯的不适感,但下垂比較明顯的患者會出現:
- 腹部不适
- 飽脹感
- 重墜感
- 消化不良
- 食欲不振
- 惡心等症狀
這些症狀會在餐後或站立時加重。
胃下垂還會導緻胃部蠕動能力下降,胃部消化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患者會有消瘦、乏力、低血壓、心悸和眩暈等表現。
由于髒器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的,胃下垂的發生一般都是系列性的,即發生胃下垂的患者,都會伴有其他髒器的下垂。
其中橫結腸下垂,會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糞便的通過會變得緩慢。最終導緻便秘、排尿不暢、尿不盡等症狀的發生。
另外,胃下垂患者往往會因身體長期不适帶來的折磨,出現情緒上的變化,所以胃下垂患者也常會出現失眠、頭痛、焦慮、抑郁等情況。
胃下垂的危害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要大的多?
然而,劉貫華告訴小編,門診上來看胃下垂的患者并不多。
因為胃下垂的症狀都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的共同症狀,沒有特異性,所以很多患者不清楚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胃下垂。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身是否患有胃下垂呢?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胃下垂?
劉貫華的建議是:
如果你經常在餐後出現隐痛,吃得越多,疼的越長,并且飯後活動還會加劇這種疼痛時,建議去醫院做檢查。
PS:内鏡是檢查不出胃下垂的,要做鋇餐才行。
這些行為會導緻胃下垂,要少做
1、暴飲暴食
對于當代人而言,由于各種原因養成了不良飲食習慣。多數人常常處于暴飲暴食的狀态,或處于長期饑餓的狀态,還有部分人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
這些行為都将對腸胃造成嚴重的傷害,也會增加患胃下垂的機率。
2、飯後休息半小時内運動
一般情況下,建議飯後應至少休息半小時再進行運動。如果飯後立馬進行較激烈的運動,将使人體胃部處于晃動之中。
此時的胃是處于飽脹的狀态,強烈的晃動再加上重力因素,将導緻胃部出現嚴重下垂。同時,還有可能引發胃痛等問題。
3、不規律飲食
想要保證胃部的健康,必須做到規律飲食。隻有這樣,胃部才能處于一個非常規律的狀态。同時,也會減少對胃部的刺激,将傷害降到最低。因此,規律飲食是避免胃下垂的第一步。
4、狼吞虎咽
平時用餐時,一定要做到細嚼慢咽,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胃部的張力,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部的消化負擔,從而減少胃下垂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