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公曆就是陽曆,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下面一文看懂這四種曆法到底有什麼區别。
想了解這四個概念,首先需要知道古人用什麼來衡量時間?
最直觀的就是一天,基本都是用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來衡量的。但是,用什麼來衡量比一天還長的時間就不一樣了。
有的地方用月亮衡量,将月亮從月牙到月圓,再到月牙整個周期定義為一個月,即月球繞地球一圈的時間。這種方法就形成了“陰曆”,也叫“太陰曆”。
不過,月球繞地球一圈不是整數天,大約為29天多一些,如果一年也按12個月來算,相當于隻有350多天,與四季變化(直接影響農業)相差越來越大,非常不實用。
所以,陰曆後來被大多數人棄用了。
有的地方的古人用太陽來衡量比一天更長的時間,将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設定為一年,即“陽曆”,也叫“太陽曆”。
但這種方法也有缺陷,地球繞太陽一周360天多一些,幾年下來,與四季的變化還是對不上,需要進行調節。
古羅馬人從古埃及人那裡繼承了陽曆,并設定了一種調節方法,比如羅馬皇帝認為自己出生那一個月隻有30天,看起來沒有排面,就從2月那裡拿出一天。
後來又經過了多次改動,于是就有了大小月的概念,形成了我們今天大多數人用的曆法,也稱為“公曆”。
所以,公曆是古羅馬人調節後的陽曆,但陽曆的調節方法不止一種,還有其他很多種調節方法,他們不叫陽曆。
準确地來說,公曆是陽曆的一種,陽曆還包括公曆外的其他曆法。
農曆則是以陽曆為主,以陰曆為輔的一種方法,嚴格來講叫陰陽曆。
具體來看,農曆的一個月是用陰曆來衡量,即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定義為一個月。
但這樣一年時間不準确,所以定期就多加一個月,即閏月。後經過多次修正,發現每19年增加7個閏月剛剛好,就形成了今天成熟的農曆,正好與二十四節氣相對。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