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市,又稱閩西。是一座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競放異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龍岩彙聚着琳琅滿目的美食也讓人欲罷不能。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食在閩西,看看龍岩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閩西八大幹
說起龍岩小吃,首當其沖應該就是閩西八大幹了,含包括連城地瓜幹、武平豬膽幹、明溪肉脯幹、甯化老鼠幹、上杭蘿蔔幹、永定菜幹、清流筍幹及長汀豆腐幹。長汀豆腐幹始于唐朝,距今1200多年的曆史了。豆腐是我最愛吃的,口味多樣,可根據自己喜好挑選。
四堡漾豆腐
漾豆腐,是連城一帶地方傳統風味菜肴,已有數百年曆史,四堡群衆家家戶戶善于加工豆腐,由于使用山泉水,制出的豆腐特别鮮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風味獨特,遠近聞名,是當地群衆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款待親朋不可缺少 皺紗肉俗稱“燒大塊”,是長汀傳統菜肴,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譜。精選三層肉,加入客家米酒或啤酒腌制,下鍋油炸,待肉呈現紅色時噴香撲鼻“燒大塊”就可以出鍋了。皺紗肉皮似皺紗,綜紅晶亮,色香味俱佳。
燒肝花
是長汀傳統菜肴。因其味道香脆,為下酒妙品,故流傳久遠。色澤金黃,外酥内軟,食而不膩。 仙人凍在廣東梅州客家地區又叫“仙人闆”,是閩、贛、粵客家地區十分流行的應時小吃。酷暑時節,更是仙人凍大量上市的時候。汀州的大街小巷,可見許多挑着擔子的小販,走街串巷,叫賣聲此起彼伏。
芋子餃
是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在許多客家社區也有流傳,客家人大多住山區,有“無山不客客住山”之說。番薯、芋仔都是山區的主要雜糧,長汀客家人吃雜糧時不斷變換口味,制作出許多獨特小吃,“芋子餃”就是其中一種。由于芋子餃皮嫩潤滑,餡香味美,因而雖然是源于農家的雜糧食品,也成為汀州名牌風味小吃,是賓館、飯店的宴客佳肴。
豆腐餃
是明清以來長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頗為考究,汀州廚師制成的三角豆腐餃,皮白肉香,鮮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獨具一格,别有風味。
雪花魚糕
是福建連城一帶的漢族風味名菜,選用鮮淨魚肉,剝除皮骨配以肥豬肉、地瓜粉、蛋清及調味品制成,裝盤後觀之如銀似雪,食之鮮香滑嫩,又稱雪花銀片、佯魚。上杭、連城人常以此菜為判斷喜慶宴席之标準,有“不出佯魚不成席”之說。
簸箕飯
又名“籠床闆”、“卷粄”,是客家人的傳統食品,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其在廣州叫腸粉,在閩南一帶叫粿條。均是用大米磨漿制成。
風鴨
産于閩西漳平雙洋鎮(舊時甯洋縣)地處偏遠山區,當地百姓加工風鴨有百年曆史。利用海拔千米以上高寒地帶的霜風、陽光、純淨的空氣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精緻而出,鴨肥肉香,便于蘊藏的風鴨,過去加工隻是為了自家過年食用。而今,成為特具色澤金赤潤亮、味美香醇的地方風味,且具有健胃宜脾之功效,被譽為閩西佳肴一絕。
龍岩沉缸酒
起源于公元195年,酒液鮮豔透明呈紅褐色、琥珀光澤,酒味芳香、醇厚馥郁。屬龍岩特産,是中國國地理标志産品。
龍鳳腿
長汀菜中的與衆不同,用新鮮雞絲、蝦仁等,搭配雞腿骨,用豬油包裹成雞腿狀,包裹蛋糊後入鍋炸熟即可,味道鮮美獨特。
汀州燈盞糕
汀州燈盞糕有點類似我們的海蛎包,但其無餡料,将大米、黃豆浸泡後磨成漿,加入鹽、味精、蔥花等調勻後,用特制的圓勺,入鍋炸,十秒即熟,浮出油面即可,味道香酥可口。
兜湯
有名的客家傳統小吃,主要有“牛兜”和“豬兜”,将肉切成條,撒上地瓜粉拌勻後下鍋煮,味道清甜爽口,物美價廉,是古時客家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之一。類似我們福安的糊湯。
段母包餅
起源于光緒年間,流傳至今,深受大衆喜愛與推崇。即用卷餅皮将冬筍、香菇、瘦肉、菜心、豆芽等卷包起來,放入油中煎炸至酥脆,色澤金黃,皮酥餡香。就是我們平時吃的春卷啦。其典故來源于一位神童段林雪的故事。
麥打滾
是長汀數百年來用熟麥粉制成的風味小吃。由于制作方便,香甜可口,充饑耐飽,所以農民在勞動之餘多用來作點心,亦有贈送親友的。麥打滾為圓形如荔枝大小,因為是把粉團放在豆糖粉中,反複滾動使其粘上一層粉而制成,故名日:"麥打滾",諧音"馬打滾"。
龍岩地方特色美食非常之多,除了以上介紹的之外,還有一些特色美食如:酒醉河田雞、菜幹扣肉、永定芋子包、白玉藏珠、上杭魚白、涮九品、汀州河田雞、冬瓜甑、客家捶圓、連城花生、永定牛肉丸等,作為小吃貨一枚,希望盡快能吃遍這些美味珍馐。你都吃過哪些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