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熱帶水果,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年生産近3000萬噸菠蘿,其中部分銷往美國、澳大利亞,但最受歡迎的還是中國市場。
獨特的熱帶風味讓菠蘿衍生出了多類吃法,可以直接削皮生吃,可以做成果撈蜜餞,還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炒着吃。
不過要想口感更美味,就得考慮菠蘿的品種與鮮度。
在大家的常規認知中:越是産量少、品質高的菠蘿,價值就越高,價格也就越貴!
實際上不管是什麼品種的菠蘿,一生基本上隻能結果一次,一個生長周期要46個月,但它們的價格卻非常親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菠蘿的由來
菠蘿最早産自于南美洲,那時候還屬于印第安人獨具地方特色的風味水果,經過他們多年培育,菠蘿從最開始的有籽發展成現在的無籽。菠蘿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較短,直到17世紀,大約在的明朝中後期時菠蘿才通過葡萄牙傳教士被傳入我國。
作為經典熱帶水果,我國很多地方都具備種植菠蘿的條件,如台灣、廣東、福建、雲南以及海南等地,這些城市年光照充足,降水豐富,适合大規模種植菠蘿。既然産量提上來了,菠蘿價格自然也越來越親民,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水果之一。
不過别看菠蘿現在價格實惠,被普及到了千家萬戶,記得早在中世紀的歐洲,這可是隻有貴族才能品嘗的高貴水果。
千萬别提價錢,這是地位的象征,尋常人絕對吃不到,主要是當年歐洲氣候環境并不适合種植菠蘿,為了能讓菠蘿在歐洲傳承下去,貴族迫不得已用模拟熱帶氣溫的房子專門種植它,這成本可不就蹭蹭往上漲嘛。
此外還有菠蘿和鳳梨的區别,很多人說菠蘿是菠蘿,鳳梨是鳳梨,二者在口感上有明顯區别,根本不能算是一種水果,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嚴謹的。
不同品種菠蘿在口感上也會有差别,難道說它們有的不能被稱之為“菠蘿”嗎?
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的信息顯示:“鳳梨俗稱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這說明植物學家已經對二者進行系統分析,最後得出結論:菠蘿就是鳳梨;隻能說鳳梨是菠蘿的一個品種,這才讓其和菠蘿本身口感不同。
還有個重要原因是産地不同,例如在福建種植的菠蘿當地人都喜歡稱它為“菠蘿”,但如果是台灣地區生産的菠蘿,當地人更喜歡叫“鳳梨”。
既然鳳梨是菠蘿類目品種之一,那它和其他菠蘿在形态和口感上有差别也可以理解了。
口感影響價格,不同品種菠蘿在價格上也不相同。
香水菠蘿是咱們最常見的菠蘿品種,該菠蘿個頭不大,雖酸酸甜甜但肉質一般,所以價格也會很便宜。泰國菠蘿個頭更小,但它們肉質非常鮮嫩、之水多,所以價格就會明顯高出很多,一斤可能要賣到20-40塊錢。
菠蘿為何價格不貴
一般情況來說,菠蘿要經曆3-4年的種植時間才能開花結果,而且一株菠蘿一生隻能結果一次;不過結果時間并不固定,等到進入盛果期,一年四季都可以收獲。
咱們會發現,相比于蘋果、香蕉等水果的生長周期來說,菠蘿在結果周期上還是太長了,近4年才能培育成功,這需要耗費巨大的成本。
那按照這個方向來推論,菠蘿應該是産量少價格高才對,畢竟種植戶也需要彌補時間成本。
可實際上,市面上的菠蘿便宜得出奇,海南金鑽鳳梨大概10元一斤,其他品質一般的菠蘿僅僅4元一斤也能買到。
這似乎和菠蘿培育成本不成正比,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菠蘿價格如此親民呢?
首先是結果率,菠蘿不像其他熱帶水果那般嬌氣,它的結果率很高。
如果系統化培育菠蘿的話,基本上每畝能保持90%的的結果率;遇到豐年結果率甚至可以突破95%。
按照一畝地11000株菠蘿來算,那每次種植戶大概能收獲2萬斤菠蘿。同樣的地段用來種小麥,可能收獲不到1000斤,這差距不可謂不大。
其次是采摘和運輸方便。一株菠蘿隻有一顆果實,植株尺寸不高,采摘起來非常方便。
和其他熱帶水果不同的是,菠蘿有着較為堅固的外皮,即便是在長途運輸時,菠蘿也很少會因碰撞導緻果肉損壞。結果率非常高、運輸安全性也很明顯,所以每年流通到市場上菠蘿數量自然就多了起來,價格很親民。
最後,現在種植菠蘿的産地越來越多,基本上符合種植條件的城市都會在農耕區域種植一些菠蘿,如果品相和口感好,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有些城市幹脆自産自銷,連長途運輸的功夫都省了,到消費者手中的菠蘿都是剛采摘下來不久的,口感價格都很親民,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結語
雖然菠蘿種植周期很長,但它收獲一次的産量相當于其他水果的4-5倍,這樣算下來時間成本已經被産量抵消,菠蘿自然不可能貴得離譜。
目前市面上有各種各樣品種的菠蘿,不過有些菠蘿在價格上已經遠遠高出其本身價值,隻是靠“新品種”作為噱頭吸引消費者,大家在購買前切記要辨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