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新學期,新氣象又是一年開學季,南都教育聯盟邀請各區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暢談教育發展新格局随着“雙減”政策落地,素質教育迎來了政策紅利期考試少了,作業減了,如何做好“雙減”背景下的素質教育,提升學校的育人功能,成為值得探讨的話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新學期,新氣象。又是一年開學季,南都教育聯盟邀請各區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暢談教育發展新格局。随着“雙減”政策落地,素質教育迎來了政策紅利期。考試少了,作業減了,如何做好“雙減”背景下的素質教育,提升學校的育人功能,成為值得探讨的話題。
今年上半年,廣州市召開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工作會議,荔灣區教育局在會上作經驗介紹,荔灣區2021年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優良率65.84% ,全市排名第一。“能夠取得體質健康監測的好成績,和荔灣區‘大體育’‘大教育’的工作格局密切相關。”荔灣區教育局副局長羅錦虹在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如是說。如何在“雙減”下實現“雙增”?且看荔灣教育在新時期全面整合體育和教育資源,推動體教融合交出的答卷。
荔灣區教育局副局長羅錦虹
區教育局局長親自部署,在“雙減”下抓“全員體育”
随着“雙減”落地,荔灣也在"全員體育"上下足功夫。“在‘雙減’背景下抓全員體育,是希望讓學生在‘雙減’中獲得‘雙增’,增加學生校内外參加戶外活動、體育鍛煉、藝術活動、勞動活動的時間,以及增加學生校内外接受體育和美育方面課外培訓的時間。”羅錦虹介紹,荔灣區教育局局長扶元泳親自部署、親自動員各個學校的校長,召開了多次關于全員體育的工作會議,明确要求各個學校以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作為工作重點。
為了實現“雙增”目标,當前,荔灣區要求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與健康課。高中和職中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放學後統一安排不少于30分鐘的體育鍛煉課,保證學生每天1.5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校外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至少學會2項以上運動技能等。
羅錦虹告訴南都記者,荔灣區自去年開始每年與學校簽訂《荔灣區中小學全員體育目标管理責任書》,将“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程”明确為工作任務目标,納入教育教學督導。
此外,荔灣區教育局還制定了《荔灣區“雙減”政策下校園體育工作新發展培訓方案》,對分管體育的領導、體育科組長、體育骨幹教師進行了系列培訓,組織《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專題學習,對學校體育工作、體育中考工作、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工作進行分析。
為了幫助轄區内校長牢固樹立全員體育辦學的理念,去年11月,荔灣區教育局分管領導帶隊,區文廣旅體局、區體校相關人員、體育教研員、學校校長等到深圳、東莞學習交流。
荔灣區蔣光鼐紀念小學的孩子們開始他們的“體能大課間”。(南都記者葉斯茗 實習生譚書涵攝)
讓體育鍛煉常态化,區内學校推行“三個1”模式
羅錦虹介紹道,荔灣區内的學校推行“三個1”模式:從起始年級開始落實體育特色有關的課程,每周不少于一節;每周大課間體育活動安排中不少于一次學校體育特色内容的活動;學校每學期結合體育特色組織一次全員運動會或者專項競賽。并結合“雙減”政策進一步優化“5 2”模式,健全課後鍛煉機制。以高水平團隊、興趣小組、社團等形式組織開展全員體育。同時進一步加強家校聯動,落實體育家庭作業。“這個暑假,學校通過打卡體育作業的形式,督促學生們在家運動。”
“金蘭杯”三棋賽、“緻遠杯”跆拳道賽、“一中杯”中小學生遊泳比賽、“雙橋杯”跳繩比賽、“鶴洞杯”體操比賽……荔灣常年組織開展以學校冠名的區級比賽,通過一所學校,帶動一片學校做好體育藝術的工作,進一步促進了青少年體育全員化、常态化。
“體教融合工作是荔灣區成功經驗之一。”羅錦虹告訴南都記者,作為荔灣區的特色,早在2013年就以政府的名義印發了體教結合的工作方案,在向體教融合機制改革的過程中,荔灣區依然要堅定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繼續保持優良傳統。
荔灣區校園足球訓練營(荔灣區教育局供圖)
得益于體教融合,去年荔灣區在廣州市第六屆中學生運動會,拿到了團體總分第一名。荔灣區2021年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優良率65.84% ,全市排名第一,其中荔灣區蔣光鼐紀念小學優良率達100%。
在清遠市清城區舉辦的2022年廣東省中學生籃球錦标賽(初中組)于8月15日結束,廣州市有6支隊伍獲得一等獎,其中4支隊伍來自荔灣,分别是廣州市第一中學男子、女子籃球隊均獲得一等獎(全省第四名和第七名),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男子籃球隊獲得一等獎(全省第三名),真光中學初中部實驗校區女子籃球隊獲得一等獎(全省第三名)。今年8月22日剛剛結束的2022年廣東省小學生籃球錦标賽,代表廣州的8支隊伍中就有3支隊伍來自荔灣區,其中荔灣區林鳳娥小學女子隊(全省第四名)和葵蓬小學男子隊(全省第八名)斬獲一等獎。
一中健樂杯小學生籃球賽(荔灣區教育局供圖)
小場地大作為,因地制宜為學生拓展運動空間
學校要開展體育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場地。羅錦虹說:“荔灣屬于老城區,很多學校存在場地狹小且學生人數多的短闆。因此,各校須因地制宜,科學布局活動場地,積極拓展體育運動空間。”
小場地大作為,區内學校通過結合自身情況科學地規劃,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空間,盡可能為孩子們提供運動的場地。如蔣光鼐紀念小學,2019年将教學樓後方600平方米的空地改造成了籃球場,随後還利用天台的空間建造小足球場,在跑道旁增加籃球架,将雜物室改造成羽毛球館;又如詹天佑小學在教學樓天台建設乒乓球室等。
2021年廣州市荔灣區第二屆“通福杯”中小學生武術比賽(荔灣區教育局供圖)
羅錦虹表示,區内各個學校重點抓好籃球、足球、遊泳、田徑、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以及平衡性、靈活性、柔韌性等項目,因地制宜地組織跆拳道、體操這樣的特色運動,來帶動全員體育,“教育局将盡可能地從活動的場所、活動的設備等方面,給予基本的後勤保障。”羅錦虹向南都記者透露,今後學校配套的體育設施、場館建設要做好規劃,确保滿足學生運動的需求。
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後勤保障和運動安全也是重要一環。荔灣區教育局還要求學校建立健全和完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學生體質健康評估制度、運動意外保險制度以及應急保障制度等,以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為主體目标,以“循序漸進、穩步提升、安全至上”為原則,使學校體育的規章制度建設更具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和實用性。
荔灣區林鳳娥小學舉辦籃球特色全員運動會。(南都記者葉斯茗 實習生譚書涵攝)
多種方式充實體育師資,大手筆推進心育健體項目
羅錦虹說:“隻憑一腔熱血,沒有好的師資,體教融合工作很難開展起來。體育科師資供給不足的問題,實際上是全市新時代體育工作的難點、痛點。”面對師資問題,荔灣區通過公開招聘充實體育師資力量,有的學校在落實編制老師專職專用基礎上,采用購買第三方服務。
還有的學校采用專職 兼職形式,例如何香凝紀念學校采用的1221的人員模式,分層次、分項目、分時段地科學安排,即采取專職(常規體育課)、專職 兼職(體育大課)、教練 兼職(特色課)、兼職(體鍛課)等形式進行配置。通過這些措施,進一步推動了各學校配齊配強體育教師的内驅力,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教育要做好,一是靠人,二是有運動場地,三是靠經費保障。今年荔灣區的十件民生實事,心育健體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談及荔灣區教育局今後推進的工作重點時,羅錦虹表示,心育指心理健康教育,健體指體育教育,孩子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荔灣區教育局将堅持體育心育兩者結合,五育并舉,立德樹人,今年投入經費300萬。該項目将惠及全區10萬中小學生。
策劃:李陽 尹來
統籌:南都記者 孫小鵬 葉斯茗 遊曼妮
采寫:南都記者 葉斯茗
攝影:南都記者 鐘銳鈞(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