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夫妻是家的核心,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第一位。精神心理專家曾奇峰說,由于身體構造原因,媽媽容易跟孩子走的近。是孩子人生成長裡的第一位。但爸爸的介入才能讓家庭做到三足鼎立。
爸爸能給家庭帶來什麼?可以更好的以男人的視野幫孩子打開新視角。讓孩子不再局限在媽媽獨立的視野裡。
這其實是一種互補的增進過程。
如果父親缺席那媽媽會自動把孩子帶入丈夫的角色。就像《女心理師》裡蔣靜的父親離開了她和媽媽。然後蔣靜媽就把女兒蔣靜自動帶入丈夫的位置。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女兒,按照自己的喜好規劃女兒。就像最後蔣靜說的,我永遠都愛您,因為您是我媽媽。不管我走到哪裡我的心都不會離開您。但是,你不能一輩子把我圈住,我是要走出去,過我自己的人生的。哪怕我人離開了你,但是我的心不會離開你。所以放我走吧?讓我們都獨立起來。過好自己的人生。
是的,蔣靜跟媽媽相依為命。但也有很多不是相依為命的家庭因夫妻不睦通常也會導緻夫妻一方缺席孩子的生命,然後其中一方或雙方都容易讓孩子承受本不該他們承受的另一個角色——丈夫或妻子。這是不應該的。所以讓我們一起看看家庭裡夫妻溝通的重要性,給孩子也給自己創造一個溫暖的家。
感受自我表達自我前幾天我因為身體不舒服在百度上檢查,然後就很焦慮。先生讓我不要沒事吓自己。所以我當時的感受不是他的“沒事不要吓自己”而是他說話着急的情緒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我需要的是他理解我的焦慮跟要去醫院的恐慌。但他希望我快速恢複的狀态卻是焦慮情緒無法緩解的我所不能理解的。
就像心理學裡提到的,為什麼去醫院檢查會害怕?因為怕查出這裡那裡有毛病,就要不斷的吃藥不斷的跑醫院然後不斷的消耗時間跟精力。面對恐懼。
如果醫生說沒事,那心理的石頭就能落地。
如果醫生說有事呢?就像《女心理師》裡賀頓的媽媽一樣買了一堆藥但卻不吃也不去檢查。是的,就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慌感。
所以心靈導師張德芬說,我們需要先照顧自己的情緒才能照顧對方的情緒。表達好自己的需要才能同時照顧對方的感受。然後推動事情的進程,而不是激怒夫妻矛盾。
因為要解決的是問題,不是急切表達出“我想讓你關心我”,而表達出來的卻是你為什麼不理解我?這樣的怨怼心理。
所以,我們需要先了解自己,才能再理解他人。滿足了自我才能再滿足他人。
就像張德芬說的,自己都沒愛的時候又怎麼去愛他人?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時候又怎麼照顧他人的需要?
所以我們得先學會感受自我表達自我才能用自己的力量帶動家庭的溫暖跟家庭的未來。
理解對方換位思考都說滿足了自己才能滿足對方,那怎樣才能滿足對方呢?
同樣還是理解問題。我生病需要先生理解我的焦慮。但面對孩子玩泡泡機,因為吹出來的是小泡泡他本身就不喜歡。不過是我和先生為了表達父愛母愛給他買了一個自動的并很貴的泡泡機然後還遭到了小朋友的嘲笑讓他感到很不開心。
我理解的是什麼?你是為他們活還是為自己活?所以這就是我同樣不懂換位思考的結果。就跟《女心理師》裡蔣靜的媽媽把蔣靜帶入她丈夫的位置不斷的跟她說媽媽是為了你好,你以後大了就明白了。
是的,很多時候當我們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對方的需要時就無法懂得換位思考,然後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對方的需要。
而生活裡,夫妻之間如果做不到感受自己再感受對方的話就很容易引起雙方心生不滿。然後争執。表達出來的就成了“我很生你的氣”這樣的狀态,表達的也就是“你為什麼不理解我?”這樣的感受。
如果你明白換位思考,不管你已經被滿足還是過後通過反思明白了對方的需要。都能很好的改善你們的感情讓彼此回歸正軌。讓家也重回正軌。
當然夫妻關系回歸正軌才能更好的考慮家庭的未來然後引導孩子以後的發展。
所以很多時候先滿足自我,再滿足對方。
當你可以做到這一點時不管是夫妻還是在面對孩子的問題上時你們都能夠以一種積極的狀态進行讨論。因為你們可以直面問題不逃避不躲避。原因就在“理解”二字。
自我提升引導家庭
生命是一場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過程。如果你安于現狀那得到的就是安于現狀的家庭模式,很容易被時代抛棄。
如果你有積極的另一半那你會不會有點焦慮?或者是那個托後腿的存在?當然這樣的後果可能也會被另一半抛諸腦後。就像朋友都有個志同道合更何況是夫妻?除非你想分道揚镳。而這年頭誰又離不開誰呢?是吧?
如果想讓家中其他成員都擁有好的未來,還是建議做好自我提升。因為積極的狀态真的可以帶動周圍環境一起進入積極模式。
就像那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十年如一日跟每天都有奮鬥不完的理想你覺得哪個更美?我會選擇後者。因為成功人士都在奮鬥更何況當我們離成功還有一定距離的時候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
奮鬥可以帶來什麼?是不斷的突破後可以尋找更好的自己的過程、更好的家的未來、跟看到更努力真實的孩子。畢竟空有皮囊跟貨真價實是無法比拟的。
所以一個人的提升可以帶動周圍很多人,也能促進家庭和諧夫妻和睦,孩子也能擁有更好的狀态。
就像彼此獨立卻又能并肩前行。這樣的狀态你不想擁有嗎?我想擁有,所以正在努力。
結語一個家庭好的狀态能讓人感受到她的積極,不會有太多消極的打擊。也能讓我們看到更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我們能大方接受承認錯誤努力改正。比遮遮掩掩更好,然後減少不必要的心理問題。
就像心理學裡講,我們的内心有時也會有頭疼腦熱,不舒服的感覺。但隻要對症下藥,緩解疏通,我們依舊還是那個健康正常的人。
而如果你忽視了對方的需要,時間長了“她”也會生病。
好的家庭就是我們最好的生長環境。做一個正常的人,理解彼此就是家最好的處方。所以記得“溝通”家庭才能幸福,就像我們都需要理解與被理解一樣。因為家是我們最溫暖的避風港灣,你說是嗎?我覺得是。
我是百想耳語
喜愛畫畫,也愛讀書,更愛幻想的有愛媽媽。讓我們一起享受生活,感悟生活,同時在曆經風雨過後,可以享受彩虹般陽光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