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遊覽圖?央視網報道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入選《世界遺産名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大足石刻遊覽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足石刻遊覽圖
央視網報道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入選《世界遺産名錄》。
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保存着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時間跨度從公元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迩,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并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
大足石刻位于中國西南部重慶市的大足等縣境内,這裡素有“石刻之鄉”的美譽。大足石刻最初開鑿于初唐永徽年間(公元649年),曆經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兩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與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并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曆史寶庫和佛教聖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
大足石刻群有75處,5萬餘尊宗教石刻造像,總計10萬多軀,銘文10萬餘字,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最為著名和集中,其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
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内涵豐富,保存完整而著稱于世。它集中國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藝術的精華,以鮮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中國石刻藝術的風格和民間宗教信仰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刻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注:圖片來源于大足石刻研究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