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名人說:“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獲得幸福。”
作為女人,最好的幸福,莫過于有人愛,有家可回,越來越美。
可是,女人要懂得,一切的幸福,都是自己創造的。
自己變好了,世界才會溫柔以待。
仔細觀察,幸福的女人,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享受着孤獨,感悟着陽光。
01
回家時,有煙火氣。
蘇格拉底說過:“如果一個男人娶了個賢妻,他就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如果娶了個悍婦,他就會成為哲學家。”
幸福的女人,都住在幸福的家庭裡。當然,這樣的幸福,有一大半的功勞,源自于女人自己。
生活再好,不過是一日三餐能夠吃好喝好,不過是一家人可以邊吃邊聊。
當孩子放學回家,聞到了廚房裡飄出來的骨頭湯的香味,他一準會說:“媽,今天是什麼日子,有這麼好吃的?”
當丈夫工作回家,看到了桌上有一瓶小酒,一準會說:“老婆,今天發生了什麼好事,值得慶祝?”
吃飯的時候,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特别,家裡就會有意外的驚喜。
那些從不下廚房的女人,天天點外賣,或者請家人下館子,雖然生活水平也不差,但是少了應有的煙火氣,似乎家庭不那麼完整。
小時候,我家很窮,餐桌上很少有肉。母親卻想盡辦法,讓飯桌 變得豐富一些。每個月都自己做豆腐。豆腐可以油炸、紅燒、鹵、水煮等,花樣百出。
直到現在,逢年過節,我和大姐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問“有沒有自家做的豆腐”。煙火氣,滋養了生命,還滲透到了骨子裡。
汪曾祺說過:“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每天好好吃飯,福氣就在碗裡,就在一家人的笑容裡。
02
談吐時,有書卷氣。
主持人董卿說過:“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在我心中,愛情也是女人的學校,在戀愛中閱人、閱人生。”
好女人如書,可以自己寫、讀,也可以讓别人去讀。那些不讀書的女人,雖然長相還好,當她一開口的時候,就會“面目可憎”,也讓别人皺眉頭。
當女人 變成了一本百讀不厭的書,那麼她會更有價值,她一開口,就體現了優雅,就給人智慧。
漢代才女卓文君,一心一意幫助丈夫司馬相如走上了官場,成為當年的紅人。
可是,司馬相如忘恩負義,愛上了别的女子,還寄信回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卓文君心想,所有的數字都有了,唯獨沒有“億”,也就是說,從此再無回憶,感情已經散了。
她立馬回信: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倚欄......
司馬相如看到回信,被妻子的文采折服,也倍感愧疚,從此夫妻相愛到老,再無節外生枝。
想要留住一個男人的心,不能死纏爛打,更不能以死相逼,而是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要添加自身的魅力。
這個世上,不管是誰,都不會喜歡一個潑婦,更不會喜歡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女人想要過得幸福,就不能頭發長見識短,要努力讀書,要提升自己。
03
社交時,做人大氣。
日本作家森村誠一說過:“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就越增加。”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命就有多好。放大格局,不僅僅是盯着遠方,還要放大自己的胸懷,把人生的價值,體現在為社會服務,為别人謀利上。
看淡得失,把得到的一切,都當成生命裡很重要的東西,好好珍藏;放開注定要失去的東西,及時騰出心靈的空間。
把心靈敞開,接受每一縷春風,讓暖暖的陽光,自由地在生命裡停留。即便是冷冽的風,也不畏懼,仍舊用熱情去迎接。
該來的來,該走的走,來來往往之中,生命就會趨近平衡,心靈就會變得安靜。不必因為握緊了一粒沙,磕傷了自己的手。
放下仇恨。古人說:“吃虧是福。”與人結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的大度,可以讓仇恨消失。
仇恨就像一塊石頭,壓在胸口,讓自己無法呼吸。不怨恨任何人,呼吸會變得順暢。一放手,煩惱就不見了。
日行一善。一個善良的女人,也許自己的生活很苦,但是她會很幸福。比方說,張桂梅老師,她把畢生的積蓄都拿出來,幫助貧困的女孩上學,她得到了一切,都拿出來和同學們分享。她的高尚,讓我們刮目相待。
女人,隻要活得大氣一些,内心就不會有疙瘩,人生就不會卑微。慈祥的面容,大的大格局,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04
獨處時,顯得靜氣。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這樣的境界,應該是所有的人,都期待的。
可是,很多的人,拼命往熱鬧的地方擠,絲毫都感受不到美的境界。
當一個女人,每天都被婆婆媽媽的爛事糾纏,她是不會幸福的。唯有從繁瑣中解脫出來,才能重獲新生。
叔本華說過:“一個人越不需要跟人們打交道,那麼他的處境就越好。”
現實生活中,女人不可能一直不和别人接觸,但是可以努力去尋找一段獨處的時光,把生命完全交給自己。看看天空的雲,想一想人生的過往,向往的詩和遠方。
安靜的女人,是鬧市裡的一股清流,難能可貴。
05
有人說:“幸福和快樂都是簡單的,而追求它們的人卻是複雜的。”
一個女人變好,是從去繁存簡開始的。生活真的很幸福,社會也真的很好,隻是我們把日子過得太複雜了,還總是想七想八。
放寬心,接納一切;一生慈悲,善待一切;回歸生活,吃好睡好,福氣就湧進了生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