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
更新时间:2024-09-28 10:28:45

《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在晚唐安史之亂後途經寒山寺時而作的一首羁旅詩。

《楓橋夜泊》實為千古絕唱的好詩!原文一點問題沒有。我來說,好在哪兒!首先,楓橋夜泊,開篇點題!時間:是秋天,楓葉紅時,秋天的一個夜晚。事件:是乘舟停泊寒山寺。然後,該詩是一首動态畫卷,記錄了時光變幻!!!全詩完整地展現了泊舟寒山寺的全過程。動靜結合,一明一暗,由遠而近,由傍晚到半夜,由楓橋至寒山寺,最終半夜到達寺廟,靠岸停泊的全場景描繪,由景及人,情景交融。

“月落烏啼,霜滿天。”

指明了時間是秋天傍晚,此時月亮已經微微出來,落在天上,烏鴉在傍晚啼叫,準備回巢,秋天的傍晚,白霜滿天,蒙蒙白一片,秋風蕭瑟而寒起。

“江楓漁火,對愁眠。”

指明了江邊楓樹楓葉正紅,與江邊停泊的漁船燈火正紅一片,遙相對映。“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動人遐想。讓人不禁引發無法自拔的秋愁,今晚真是一個不眠之夜啊!而事實也确實如此…現在還泛舟江上,要半夜三更方才能夠到達寒山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指明了曆經從傍晚至半夜的泛舟江上,終于在半夜三更時分準點到達了姑蘇城外的寒山寺。

我們知道,見山而不到山,古代人步行至遠山尚得半天時間,而搖撸泛舟,更是艱辛,從傍晚至半夜,也差不多是半天時間,到達寒山寺泊船,正好三更鐘聲。

而在空靈曠遠的夜半三更的鐘聲的回響下,此時,客船總算停靠到達了寺院的岸邊。此“到”,是與“寒山寺”相對稱,是“到客船”,而不是“鐘聲到”。此“到”,乃是全詩畫龍點睛之筆,有一種曆經長途跋涉,曆經各種曆難,而最終到達寺之彼岸,一身輕松,放下一切,立地成佛之感歎!也是作者當時的内心寫照。

唐朝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本詩作者,張繼。詩人是春天到達蘇州,但時局動蕩未入城,一路在蘇州周邊奔波輾轉,直至秋天的夜晚,詩人張繼才泊舟夜宿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全詩以“愁”開篇,以“到”結尾,完整而真實地體現了作者躲避戰亂時過去一段時間的愁苦、孤獨、最後安定、輕松的旅途心境。

此詩自歐陽修開始,就争議不斷,充滿了質疑。歐陽修認為,沒有半夜三更寺廟打鐘一說。而有的則質疑“霜滿天”是淩晨一點,怎麼客船又半夜才到,霜隻能鋪地上,怎麼能霜滿天。有的則質疑,“烏啼”是烏啼山,烏啼鎮或者是烏啼橋,月落烏啼山,應該是半夜。有的則質疑,烏鴉啼叫怎麼是半夜。有的則質疑,月落時分正是淩晨,怎麼會有烏鴉啼叫。有的則質疑,究竟船是停在江上,還是楓橋下,還是寒山寺下。有的則質疑,“江楓漁火”,石橋與漁火怎麼能對愁眠,認為這裡江與楓是并列,即當時可能有"江橋”和“封橋"兩座橋,後"封橋”改名為“楓橋”。還有人認為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還有人認為,漁家既然已經掌燈,那麼就談不上"眠"字了。諸如此類。

此詩影響深遠,廣為流傳。寒山寺“夜半鐘聲”成為永恒的詩歌意象,後世騷人遷客,至楓橋、寒山寺,聆鐘聲、悟禅心。“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日本把這首詩列為漢文課本的第一首,自日本慕名而來寒山寺參訪者不乏其人。

一首詩,千古傳誦,成就了詩人。張繼成就了《楓橋夜泊》,更是《楓橋夜泊》成就了張繼。一個詩人,他,寫的詩,比詩人更加出名!同時,這首詩也讓人知道了,作者,張繼。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1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2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3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4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5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6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7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8

關于楓橋夜泊的賞析(楓橋夜泊新解及質疑解析)9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