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團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炎炎夏日,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能度過一個漫長的暑假了,畢竟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沒有繁重的作業,也不需要面對升學壓力,整個假期都可以毫無顧忌地玩耍。
不過,現在很多孩子在暑假的狀态似乎和我們想得不太一樣,比起從家裡走出去,更多的孩子似乎更喜歡“宅”在家裡。一邊吹空調一邊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或者如果家長允許,還可以玩上幾把遊戲,真的不要太惬意。
本是放松的暑假,孩子卻更喜歡“宅”在家距離孩子放暑假才過去一個星期,同事小陳就已經開始受不了了。都說暑假對于孩子來說是快樂的,但對大人來說,更多的則是一場“災難”。
從放暑假開始,孩子就在家裡開啟了“宅女”模式,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滿腦子就想着玩,小陳擔心孩子假期這麼長時間沒有老師的管教,學習上容易松懈,于是便想着給孩子找個補課班上。
不過因為現在禁止假期補課,所以很多補課機構的費用都很高,教學質量上也很難保證,所以看了一圈,小陳也找到一個自己覺得合适的補課班。
想着既然不能補課,那麼給孩子報個訓練營也可以,出去玩一圈開闊下視野,結果卻遭到了孩子的強烈拒絕。至于去親戚家裡待幾天,孩子也是直搖頭,最後直接表示:自己就喜歡在家裡待着。
小陳很不理解,自己小時候在放假的時候,幾乎是整個假期都不在家,四處走到處玩,現在的孩子怎麼反而還願意在家裡待着了呢?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在暑假期間,不願意出去更願意“宅在家”?正常情況下,“愛動”是 小孩子的天性,而假期更是他們放飛自我的最佳時間段,不過,越來越多的家長發現,孩子假期都不是很願意出去玩,反而覺得在家裡更舒服。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家裡生活更舒服:
家長們不妨仔細想一下,如果孩子在家裡什麼都沒有,吃喝玩樂都不存在,那麼孩子還願意待在家裡嗎?很多時候,孩子選擇在家,是因為家裡有空調、有網、有手機、還能點外賣。
這樣的生活還需要出門嗎?這要比在外面被熱得難受,還要翻身越嶺舒服一百倍。所以很多時候,吸引孩子的不是家裡,而是家裡一應俱全的設備。
氣質型兒童:
在心理學上,有一部分孩子的氣質是“退縮型”的,他們不喜歡去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比較願意去成功已有的經驗, 這樣的孩子就不會很喜歡去外面,反而更傾向于宅在家裡。
這樣的孩子家長就要注意教會孩子和其他人相處的技巧,多帶着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孩子慢慢地或許就不會那麼喜歡宅在家裡了。
假期裡經常出去的孩子VS一直呆在家裡的孩子,二者差距不小
孩子長期呆在家裡,影響溝通能力
暑假的真正意義,是孩子們經過緊張學習生活後的調整,也是接觸社會、增長課外知識和技能的最好時機。如果這個階段不出去反而在家裡,那麼會大大減少孩子和外界的交流機會,影響以後和外人的溝通能力。
所以趁着假期這麼長的時間,如果孩子沒有外出的欲望,家長不妨帶孩子出去,邊玩邊學,一般也不會花太多錢,孩子經過一個假期的鍛煉,也會長見識、寬視野,比在家打遊戲有意義太多。
孩子長期呆在家裡,對健康也不利
暑假期間長期讓孩子窩在家裡,不僅大大減少了他們和社會交流的機會,對于孩子的健康也有影響。很多家長覺得,外面的危險因素實在太多,像溺水、交通、拐賣等,相比之下,家裡才是最安全的。
但實際上,家裡的隐患也不少,像廚房用具、電器、窗戶邊等,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所以說,如果是從安全角度來說孩子宅在家裡,那麼是毫無意義的。
孩子不愛出門隻想宅在家裡,家長也要警惕可能是“抑郁症”
某位知名教育專家曾經建議:
不能讓孩子一天到晚呆在家裡學習,不然大腦在高度興奮的同時,小腦卻得不到刺激,這樣腦部神經沒有興奮開,不僅對于智力發育,連帶着心理也會容易生産問題。
正常情況下,孩子對世界是充滿好奇的,他們有着一顆探索和發現的心,總是想着去看新鮮的事物,但如果孩子怎麼鼓勵都不出去,甚至拒絕和同齡人相處,那麼家長也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有“抑郁症”的情況。
抑郁的孩子看上去會比較痛苦,一副自怨自艾的表情,如果孩子真的有心理方面的疾病,那麼父母就要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給予幹預和治療。
團子媽想說:
暑假對于孩子來說,确實應該是快樂地度過,但快樂也要是有意義的,最好是在快樂的同時,也能讓孩子收獲和學校裡不一樣的成長,這才是暑假最有意義的存在方式。
今日話題:這個暑期,你是如何給孩子安排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