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劇場《如見》劇照。 話劇《椅子》劇照。 (均受訪者供圖)
在央視春晚創意節目《滿庭芳·國色》中的飄逸一舞,讓“桃紅”唐詩逸走進萬千觀衆的心裡。明晚,她将攜新作《如見》亮相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與青年舞蹈家趙磊和内蒙古舞蹈演員共同演繹“詩意人生、如見你我”的故事。“内蒙古不僅有藍天白雲的草原風情,還有突破性的現代舞作品。現在,我們來到演出重鎮上海,等候觀衆走進劇場,見證我們的藝術創新,檢驗這部作品的‘含金量’。”《如見》制作人、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運營策劃部負責人郝曉鋼說。
燦爛春光裡,還有很多創意之作期待着與上海觀衆見面:天津評劇院的文華獎獲獎作品《革命家庭》、劉敏濤領銜主演的話劇《俗世奇人》、郝蕾和馬天宇主演的舞台劇《寄生蟲》将陸續來滬;張鐵林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椅子》、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大型粵劇《南海十三郎》均是首次登陸上海……名家名團名作紛至沓來,進一步夯實上海首演首發首秀重鎮地位。
在成熟的演出市場檢驗作品“含金量”
帷幕拉開,燈光漸起,一場關于人生的遐思徐徐展開……這兩天,唐詩逸紮在劇場内,進行着演出前最後的排練和調整。舞蹈劇場《如見》分為《詩意地栖居》《前行的生活》《時光中回望》三個篇章,描摹當代人千姿百态的生活、令人觸動的瞬間,以極簡的舞美元素、現代的語彙探索舞蹈表現新形式。“《如見》沒有線性的叙事,每個篇章的人物甚至沒有明确的名字,一切源于我們對事物的感受、探讨、思索。”唐詩逸希望用意象化的肢體表達與觀衆進行情感交流,“讓大家在劇中看到自己所感受到的東西,你看見什麼,它就反饋什麼。”
“跳古典舞,我可以信手拈來,但作為90後青年,該如何去理解當下?”2016年,唐詩逸推出舞蹈劇場《唐詩逸舞》,開啟從古典到現代的曆程。她突破了純粹舞者的定位,參與編舞構思、服裝設計、燈光舞美等工作。如今的《如見》可視作《唐詩逸舞》第二季,由唐詩逸和青年導演鄭子豪共同擔當總導演。
本月初,《如見》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後引起關注,觀衆在舞台上看到了獨特的内蒙古元素,肢體表達中囊括狼、大雁、馬等草原動物形象。演員以現代舞的形式演繹,并不求絕對形似,而是用意象化的表達傳遞不同的人生狀态。 據《如見》作曲薛汀哲介紹,在音樂創作中更加注重将蒙古族長調等特質融入國際化的聽感,綜合運用交響樂、打擊樂以及馬頭琴等樂器,側重展現人物内心感受,創作出體現東方哲思的旋律。“我們在作品中融合了呼和浩特當地文化,同時力求将這種地域文化作世界性的表達、共性的表達。”鄭子豪說。
此前,呼和浩特舞蹈家曾攜民族舞劇《昭君》亮相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佳作受到上海觀衆的喜愛,亦在兩地人民心中搭建起藝術的橋梁。郝曉 鋼告訴記者,《如見》創排于2022年下半年,原計劃去年10月在上海合成并首演,後因疫情影響推遲至今。“終于來到期待已久的上海,希望每一位觀衆都能在《如見》中捕捉到生活的縮影,尋覓到感動的瞬間。”
“東方名家名劇月” 10台15場精品劇目陸續獻演
即将到來的3月第一個周末,許多戲劇觀衆或許會面臨“選擇困難”。3月3日至5日,劉敏濤領銜主演的話劇《俗世奇人》将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而同期,張鐵林将攜京味話劇《椅子》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為第十三屆“東方名家名劇月”揭幕。
話劇《俗世奇人》根據馮骥才同名小說改編,以清末民初天津的市井生活為背景。從電視劇《琅琊榜》《僞裝者》,到最近開播的《女士的品格》,劉敏濤的熒屏形象是霸氣幹練的“姐圈頂流”。時隔13年,她重返話劇舞台,在《俗世奇人》中飾演的“關二姐”孤身從通州嫁到天津,一個女子撐起了整座酒館。此次上海站巡演将特邀德雲社演員張九齡、王九龍加盟,“老戲骨”徐松子以及有着70多年曆史的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的優秀演員也将參與演出。
話劇《椅子》源自張鐵林30多年前創作的電影劇本,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北京胡同,主人公“葉老爺子”在出版社坐了一輩子硬椅子,退休生活卻因此亂了套。這部京味話劇巧妙吸納傳統戲曲元素,用寫意的手法與近乎荒誕的情節描述“葉老爺子”特立獨行的情懷。記者了解到,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彙聚了龍馬社、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等多家院團,10台15場精品劇目将陸續與申城觀衆見面。
3月11日,紅色題材評劇《革命家庭》将獻演宛平劇院,為觀衆帶來一位妻子、母親的革命家國叙事。“從《鳳陽情》《寄印傳奇》《趙錦棠》《紅高粱》到《革命家庭》,我已是第五次來上海了。”該劇主演、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曾昭娟對上海有着深厚的情愫,“這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是現代與曆史交融的城市。上海的觀衆懂戲、愛戲,讓我們有信心一次次來。”
作者:宣晶
編輯:傅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