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三論宗,瑜伽宗,天台宗,賢首宗,禅宗,淨土宗,律宗,密宗。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禅、淨、律、密八大宗派。各宗有各宗所依的經論,有各宗的判教,有各宗的教義。
今天我們要說的《金剛經》也是其中一個宗派的依據,那就是禅宗。禅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達摩,又稱達摩宗,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禅宗的禅,可以理解成是禅定的意思,不過其實是“禅那”的簡稱,漢譯為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把心專注在一個法境上,一心參禅,以期證悟本自心性,所以名為禅宗。
說《金剛經》,還有一個故事。六祖惠能大師,中國禅宗傑出大師,在24歲時,因為在賣柴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人誦念《金剛經》,産生學習佛法之心,然後到湖北黃梅欲拜五祖弘忍為師。後來為了覓法嗣,慧能、神秀神秀比偈。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以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法偈得到了五祖的認可。五祖夜授《金剛經》給慧能,密傳禅宗衣缽信物,慧能成為第六代祖。
慧能成為六祖,但還是有一部分不服慧能的人(一個在做底層苦活的人,讓“大師兄”神秀沒能成為六祖),沒有跟着慧能到南方,然後就有了“南頓北漸”之争:南方的惠能講究“頓悟”,而北方的神秀講究“漸悟”。但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都是修禅,隻是方式不同罷了。
慧能成為第六代祖,聲譽卻沒有神秀那麼高。直到後來武則天要請神秀做國師時,神秀說:“我沒有這個資格,傳承衣缽是師弟惠能禅師。”這時,六祖惠能的名字第一次傳到統治者耳中。神秀不愧是得道高人,令人佩服。
慧能本來是個目不識丁的人,年少的時候以砍柴賣柴度日,後來到五祖宏弘忍法師門下,依然幹着夥房雜活,但是他開悟了,得到五祖的賞識,得以傳其衣缽,成為六祖。這說明了一個人的思想是不受文字的束縛,唯一能束縛得了自己的隻有自己,“悟”是由“心”和“吾”組成的。不管是“頓悟”還是“漸悟”,最重要的是那個“悟”字。
《金剛經》是佛教的偉大經典之一,他說出了大乘佛教的智慧,還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衆聖之所依”。作為禅宗的立宗依據,古代的上層人士大多尊崇此經,還有認為讀通之後可以成就佛果。也有人覺得讀《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單純念誦時也能感召八大金剛護法。
《圖說金剛經》是以鸠摩羅什法師所譯《金剛經》為原文,進行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通解,讓你理解《金剛經》的大智慧。如果你對《圖說金剛經》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