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過後,一批新生滿懷期待大學生活的到來,一批畢業生也将要和大學生活說再見,畢業生離校内心總是五味雜陳,一方面是不舍大學校園,一方面也是對即将面對的就業感到迷茫。
大學生們不舍得走出校門,也是聽多了大學生就業的現狀,競争人數多,企業門檻高,工作難度大這些信息在大學生還沒畢業前就已經聽得不少了,所以對就業一事充滿了忐忑。
大學生們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十分重視,希望能各方面都滿意,并且幹得長遠,通常來說大學生們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在校招上找到的,但是也有部分大學生因為各種原因畢業後才開始找工作,也就是參加社招,兩者聽起來都是找工作,但其實卻有很大不同。
“校招”和“社招”雖一字之差,待遇卻大有不同
校招企業和社招企業,對待大學生的天都有很大差别。
通常來講,剛畢業的大學生是沒有工作經驗的,而企業願意花時間進入學校搞宣講,再一步步筆試面試各種考核,就是希望把大學生培養成适合企業發展的職場人,能夠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所以校招企業通常都比較珍惜大學生,也會比較包容,大學生入職後會安排專門的老師帶領。
但是社招卻不一樣,社招面對的是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除了應屆生還有往屆生,比起花時間培養新人,社招企業希望找上來的員工很快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所以對應屆生的要求會更嚴格,大學生入職後的壓力相對較大。
“校招”和“社招”給大學生提供的待遇存在差異
現如今大學生數量多,但好的崗位卻少,社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會存在壓榨大學生的現象,過了實習期遲遲不給轉正,或者即便大學生取得了個人成績也得不到應有的待遇。
而校招卻不同,校招招聘一名大學生所付出的成本是較大的,培養新人也花費了不少心力,所以為了留住大學生會提供較好的待遇,很多企業給大學生的年薪更高,而且還順帶解決租房,吃飯等問題。
大學生參加社招和校招,付出的成本有差異
校招通常是企業主動找上學校,通過學校審核之後允許進行宣講和招聘,大學生隻要準備好簡曆就能在校園中選擇心儀的企業投遞,而且經過學校的初篩,這些企業大多很靠譜。
可社招則分散很多,就算是大學生在網上篩選,也要一家家去談,投遞簡曆等待結果,再來回奔波去面試,有些企業還要進行複試甚至進入C輪,付出的時間成本更多。
别看社招和校招雖然一字之差,但是在很多方面卻大有不同,有些大學生錯過了校招,參加校招後吃過虧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勸還能參加校招的大學生,一定不要放棄每一個找工作的機會,積極參加校招,說不定就能提前把工作搞定。
并非所有校招都很靠譜,大學生也要學會分辨
當然校招也并非絕對完美,對于校招中的企業,大學生也要學會分辨。
首先來說校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業決定參加校招的時候也會結合院校,比如說像阿裡,華為這樣的名企,通常更願意到985院校去選人,而普通學院除非有特色專業很強勢,否則難以吸引名企大廠,普通院校的學生在校招中接觸到的企業質量也一般。
其次企業在同一所學校中招聘,大學生的優缺點會無處遁形,如果大學生參加社招,有些企業對大學生的畢業院校不了解,會放寬要求,但是來校招的企業對本校學生的質量比較清楚,通常隻會選擇同批生源中最優秀的,如果大學生身無長物,成績和榮譽沒有拿得出手的,那麼在校招生很難被好企業錄用。
還有一點,校招企業因為和學校合作,所以對學生的管理和要求也相對嚴格,通常都有正規的實習協議,學生入職後輕易不能違反,就算是實習期想走人也得符合規定,這就要求大學生提前擦亮眼睛,看看協議上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想清楚自己的未來規劃,以免入職後發現和自己想的不同,想離職卻要賠償違約金。
【寫在最後】
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總是格外執著和看重的,所以找工作的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對待就業謹慎這很正确,但是拖得久了,好的企業針應屆生的崗位已經滿了,大學生就隻能和往屆生或者有經驗的職場人一起競争,到時候難度更大。
所以如果大學生想好了要直接就業,那麼在畢業之前就要多留意校内招聘會,同時也在網上廣撒網,在适當的時機,選擇一個滿意的企業。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