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是用來形容人的差異性,事實上在古代記載中龍生的九個兒子卻是不完全都是龍,他們都有自己的長相和愛好。與這句話相對應的還有一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說的是老虎生下三個幼崽,必定有一個會成為彪,那麼彪和虎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句俗語都說了什麼。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龍生九子,老大囚牛,喜好音樂,所以它的形象常常被刻在古琴等傳統弦樂器上;老二睚眦,嗜殺喜鬥,所以我們在刀環劍柄上看見的它;老三嘲風,好險又好望,可以鎮壓邪氣,震懾妖魔,因此古建築的殿台角上,都有嘲風的身影。老四蒲牢,好吼叫,天不怕地不怕,所以常常被放置在鐘上;五子狻猊,形似獅,喜煙好坐,所以常常陪伴在佛祖座下;六子霸下,又名赑屃,喜歡負重,馱着五嶽、背着三山,在大禹治水後被降服。從此就以我們經常看見的馱碑形象出現; 七子狴犴,好訟,明察秋毫,歌頌正義,所以常常在獄門或官衙正堂有設置他的形象;八子負屃,身似龍,好文,所以盤繞在石碑頭頂;老九螭吻,好吞,所以常常在屋檐上成吞脊獸。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句話其實是告訴父母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要讓孩子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好,不能因為父母自己的龍,就要求孩子一定也是龍。就像湯圓有大有小,不能因為湯圓的父親是湯圓,就要求孩子一定也要成為湯圓,萬一孩子想做餃子呢。也不能因為湯圓父親的甜湯圓,就不許孩子做鹹湯圓,有的人喜歡甜的,有的人就是喜歡鹹的,俗話說:”教子無方“,不能第一反應就是孩子不好,父母也要考慮一下自己教導孩子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民間有一種傳說,彪是母虎一胎中多餘的虎崽。通常母虎一胎隻産兩崽,偶然的情況才會有第三崽,這個第三個虎子便是“彪”。彪先天營養不良,還沒有虎毛的黑條斑,長得和老虎不一樣,也沒有老虎強健,所以母虎便不認它,不喂它奶,有時候甚至會将它直接遺棄。所以幼年彪一般在哺乳期就夭折,很少能生存下來。但是有運氣好的彪可能會逃過猛獸的捕捉,但是為了生存,要承受的就要比普通的老虎經曆的多。為了吃飽學會了爬樹,還要時候時刻保持警惕,為了逃避猛獸的追殺練就了快速的奔跑速度。所以這樣的彪一旦生存下來,就是極其兇殘,比老虎更加威猛靈活,所以會對老虎發起攻擊,而彪第一個襲擊的目标便是曾經抛棄了自己的母親和兄弟。
《癸辛雜識》中就記載了彪會吃虎子的故事:一隻育有三個幼崽的母虎為了逃避獵人的追殺,帶着自己的孩子逃命渡河的時候,但是母虎一次隻能帶一隻幼崽過河,那麼它就必定會把另一隻幼崽單獨的和彪放在一起,但是彪會把虎子吃了,所以母虎隻能先把彪背了過去,然後去接自己另一個孩子,之後再把彪背到河對岸,把另一個孩子送過去之後再将彪接過來。
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惡,能食虎子也。予聞獵人雲,凡虎将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複挈彪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也。
其實老虎生彪就是要告訴我們,自己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算被抛棄,我們也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現狀。
小編有話說:《增廣賢文》中說“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龍生九子是告誡父母,不要因為孩子與衆不同,就否定他的個性,而是應該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發展方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發揮自己的才能。而老虎生彪是告訴孩子們生長環境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出身也不能控制,但是這些并不會成為一個人發展中的障礙,隻要有奮發向上的心,努力不懈一直前進,就一定能改變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