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有三最:世界上第二大内陸國(與第一的“哈薩克斯坦”最近距離隻有五十公裡),地廣人稀,人口密度之低,世界前三位。全國307萬人口,竟有46%擁擠在首都烏蘭巴托。
旅遊攻略上渲染的是蒙古國的“三美“,草原之美,野生動物之美,烏蘭巴托之夜景美。
我國的主流媒介上的蒙古感覺,傾向于“三差”:國家窮,生活水平低,烏蘭巴托治安差,小偷多。這可以理解,新聞媒介的天職就是報道差的,那麼多駐外記者總不能,每天寫稿發回來:今天蒙古很好!
小編經過幾天的窮遊,意外發現,你絕對在媒介上感知不到的“三多”。
汽車多,是超多,太多
陪同小編前往蒙古國的内蒙古導遊塔娜(蒙語:珍珠,其先生是地道蒙古國人)和當地導遊其其格(曾留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兩人母語都是蒙古語,漢語也超棒。
兩個“小專家”都說:烏蘭巴托的汽車數量接近40萬輛,相當于每個家庭至少有一部車,汽車是蒙古人的必需品。城區面積不大,路再寬,也經不住車多。以至于,滿眼就是樓和車,難見綠色。
在廣大牧區,汽車是生産工具和生活工具,放牧,運貨,用汽車。在城市,汽車最大功用是代步工具,購物,聚會,用汽車。大街上根本見不到自行車和電動二輪車,行人數量也有限,烏蘭巴托才是車輪上的城市。
原來,西方國家對蒙古國出口汽車是零關稅,車價相當便宜,一兩萬元人民币,即大半年工資買輛車是小菜,日韓車占了一多半,特别是日本的二手車,在烏蘭巴托更瘦歡迎。便宜,耐用,是根本原因。
左舵車,右舵車,均有,新車,破車,均有,烏蘭巴托,就是全世界汽車的博物館,但中國車輛沒有。
問題來了:路面年久失修,沒有人行道,就是有馬路牙子,早被車弄得坑坑窪窪。車多,事故多,擁堵嚴重,加上他們也采用每周限行制度,公交車也異常發達。
嗨,這麼多車,大氣污染報表,烏蘭巴托,成為世界上污染最重的城市,沒有之一。
人多,過于豐滿,過于“性感”的人多
蒙古人地處高緯度地區,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氣候接近,人高馬大不說,胖人在人群中的概率較高。
如果不看臉,隻是看街頭的背影,還以為到了美國呢。美國的胖人多,在全世界有名。
大概,冬天寒冷,生物體在高緯度的地區,越需要增加肉食攝入量,這是生命的本能。
導遊也重申,蒙古國的主食就是牛羊肉,蔬菜比肉貴。傳統蔬菜,貿易不發達的時代,土豆是第一位。現在是西紅柿和黃瓜多,主要是耐運輸耐保存。肉類的感情,類似于北方人的饅頭,南方人的米飯。
加上牛奶制品多,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量,一年四季低不了。隻有強大意志力的人,而且有财力的人,才能少吃,才能保持合理的營養比例,保持身材。
小編還發現,蒙古看起來綠草如茵,其實降雨量小,加上日照強,蒸發量大,因此空氣幹燥,大街上拿着大飲料瓶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果汁可樂等飲料的含糖量高,喝得多,應該也是一個原因。
當然,由于基因差異,男女人體的脂肪含量不一樣,女性結婚以後特别是生育之後,身體越來越性感而豐滿,因此,感覺街頭的胖子,女性高于男性。
小編絕無歧視之意,蒙古國民的科普需要加強,合理的膳食結構,科學的營養知識,需要一場革命。畢竟,現在不是自然經濟條件,而是城市化的市場環境,起碼不再需要儲備能量應對寒冷天氣了。
商品豐富,超市裡的韓國商品占據半壁江山。
不知是長期的傳說還是事實?烏蘭巴托小偷多,醉鬼多,晚上不能到平房區或大街背後的住宅區去,這也是導遊反複提醒的。
小編步行幾公裡,到城市西部一家E-MART,類似于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大型商超,到晚上10點,市民購物結賬仍然排隊,說明是當地人日常依賴的超市。
在自由貿易面前,商品和金錢也是一種宗教,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大家都相信它們是萬能的,小偷和是不是少了。
不看不知道,大部分食物類商品來自韓國,少部分是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國家,找了半天,來自河北的華龍面與韓國多種方便面擁擠在一起,很難發現。
大米,紫菜,腌黃瓜,玉米,果醬,蜂蜜,我們能想到的食品,貨架上一排排都是韓國文字。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各國特産,如日本海産品,俄羅斯酒、巧克力,沙丁魚、德國的果汁,都在超市裡公平自由的競争。
蒙古國和俄羅斯使用同一種字母的不同語義的文字,隻能把商品分成蒙古文和外文。粗略統計,仍然是外文的商品多于蒙文的,其中最多的就是韓文。
像海帶、紫菜、魚類、稻米、面粉這這些商品,也許原産地是我國,韓國企業進行加工分包,并非來自朝鮮半島,但也不得不發現,韓國商品無孔不入。
是不是說明,在來料加工再出口方面,戰後日本的強項,已經徹底被韓國人趕超了?起碼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是這樣,蒙古也是這樣。
烏蘭巴托竟然有一條東西向的大街名字叫:首爾大街。
小編沒有必要厚此薄彼,也不感慨中國商品為何在蒙古超市沒有市場。在自由貿易和公平競争規則面前,隻能說世界各國的商品,價廉物美,選擇性強,蒙古人好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