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退行性疾病,常見于腰椎間盤和頸椎間盤。
廣義的椎間盤突出可以分為四種病理類型: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和遊離型,分别對應影像診斷報告中的椎間盤膨出,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脫出和椎間盤遊離。
如何區分四種類型?
椎間盤解剖
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由兩部分組成,周圍部為纖維環(Anulus fibrosis)是由數十層環狀及放射狀的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交織而成按同心圓排列的緻密組織,富于堅韌性,将各椎體緊密牢固的連接成一體,保護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圍突出。
圖 1 正常椎間盤示意圖,椎間盤由周圍的纖維環和中心的髓核組成
{{3}}$
圖 3 椎間盤膨出的影像學定義為突出部分>椎間盤邊緣的25%,或者突出的兩邊與髓核的中心的夾角>90°
臨床表現
一般無臨床症狀,有時可因椎間隙狹窄,椎節不穩,關節突繼發性改變,出現反覆腰痛,很少出現根性症狀。如同時合并發育性椎管狹窄,則表現為椎管狹窄症,應行椎管減壓。
2. 椎間盤突出(Disc protrusion)
為髓核突入纖維環内但後縱韌帶未破裂,表現為椎間盤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
圖 4 椎間盤突出的影像學定義為突出部分小于椎間盤邊緣的25%,并且基底部>突出部分的直徑;突出椎間盤的兩邊與髓核的中心的夾角<90°
臨床表現
可無症狀,部分患者出現典型神經根性症狀、體征。此型通過牽引、卧床、病竈注射等保守方法可緩解,但由于破裂的纖維環癒合能力較差,複發率較高。
3. 椎間盤脫出(Disc extrusion)
纖維環、後縱韌帶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
{{6}}$
圖 5 椎間盤突出的影像學定義為突出椎間盤的基底部(A)<突出組織的直徑(B)
臨床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分型多有明顯症狀和體征,脫出多難自愈,保守治療效果相對較差,大多需要微創介入或手術治療。
4. 椎間盤遊離
突出髓核與相應椎間盤不連接,可遊離到椎管内病變間盤的上或下節段、椎間孔等。
圖 6 椎間盤遊離,是指髓核完全脫出與椎間盤不連接,遊離于椎管内
臨床表現
持續性神經根症狀或椎管狹窄症狀,少數可出現馬尾神經綜合征,此型常需手術治療。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理分型之一。
以上椎間盤膨出、突出、脫出和遊離的鑒别,你是否有收獲或補充?歡迎在留言區進行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