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月古詩八句詩
中秋月古詩八句詩
更新时间:2024-11-28 03:33:43

中秋月古詩八句詩?仲秋八月經典古詩五首: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秋月古詩八句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月古詩八句詩(迎接農曆八月經典古詩四首)1

中秋月古詩八句詩

仲秋八月經典古詩五首: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農曆八月往往在公曆九月前後。雖然傳統的仲秋,是以白露節氣為開始,但是往往白露節氣在農曆八月初,所以,農曆八月,也通常作為仲秋月。

傳統的秋季是以立秋和農曆七月開始,但是農曆七月,夏秋相交,有秋暑和三伏,往往是全年最熱的時段,雖然屬于秋季,但是秋意潛伏壓制,簡直如在夏天。

但是到了農曆八月就不一樣了,太陽繼續南移,北方的冷空氣南行,吹散暑熱,進入了人體最為舒适的清秋。人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秋意和秋涼。

來看看詩經裡關于八月的詩句。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八月其穫,十月隕萚。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八月剝棗。八月斷壺。詩經《 國風·豳風 七月》摘錄

詩經是我們現存最早的民歌總集,是先秦周朝時代流傳的民歌。

在西周或者西周之前,人們就開始使用月份記錄四季的農事和生活。我們喜歡看《詩經》是因為,那是可以分明觸摸到的先民的生活,那是現代生活和文明,有文字記錄的源頭之一。

是哪一位農業達人,站在七月的田野上,回顧一年的農事和生活,帶來了鮮明生動的田園氣息。

關于農曆的八月,涉及到了自然物候,耕作,紡織,收獲,還有農作物。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七月天上的大火星向西移動,到了八月,水澤裡到處都是白花蘆葦。

此時的蘆葦,枝葉青青而挺拔,抽出白色的穗子和花。在周朝,蘆葦的用處,是簡易房子的建築材料,是牛馬羊喜歡吃的青飼料,蘆花是秋冬的保暖纖維,蘆葦蕩更是魚蝦鳥類的栖息所。而且蘆葦繁殖能力強,農曆八月,正是岸岸蘆花,青枝白花站在水邊的時候。

詩經裡還有名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很多人,都不清楚蒹葭和伊人為什麼有關聯。

但是你若看到農曆八月九月的蘆葦,你會有一種另類的屬于鄉土的原始審美,那無數的蘆葦,像修長美好的青春女子,那蘆花白雪,如同青春女子分明的白面,風來搖曳,是守候,是等待。是家鄉的女性,妻子姐妹,在等着你回鄉。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七月伯勞鳥開始鳴叫。此時正是伯勞鳥開始繁育後代的時候,處處可以看到伯勞鳥飛來飛去的身影,“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

聽到伯勞鳥密集的叫聲,也就知道涼秋到來。

到了八月,涼風陣陣,收斂了人體風汗水,又該家庭主婦,忙着紡紗織布的時候了。在周朝,原野上的苎麻,葛藤,可以收獲,用來提取纖維,作布匹衣裳。而随着秋冬到來,衣裳是禦寒保暖的必需品,都需要女子,盡快在寒風起來之前,辛苦完成。

“八月其穫,十月隕萚。”

中國種植水稻的曆史,從考古,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萬多年。也就是說,從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就已經辨識水稻并人工栽種。

在史記中記錄,大禹時代就開始推廣水稻種植。

到了周朝,有專門的“稻人”機構,管理全國的稻谷種植,教會人們利用濕地種植水稻,如何蓄水,如何收獲。這些人要親自下往民間,參與鄉村的各種活動。

而農曆八月,正是稻子和很多農作物成熟收獲的時期。

農曆八月,是忙碌辛苦的時段,正是天氣好,女子得抓緊時間紡織做衣裳,男子負責田間的農田收獲。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伴随着人們在泥土中耕耘收獲,在低矮的房子裡休息的,還有秋天歡悅的蟋蟀。

農曆七月在廣袤的田野裡,農曆八月,随着田野收獲,田野上的農作物收割衰老,它們轉向了人類聚居的村落,這裡有水塘,房屋,蔭蔽,滋生秋草。

随着天氣轉涼,它們更多聚集在人家附近,半夜鳴叫,伴随着主婦們的織布的聲音。

所以蟋蟀,又叫紡織梁,促織。

那夜間辛苦的主婦,聽到的最多的聲音,就是蟋蟀吧,有時候讓人感覺熱鬧,有時候也讓人寂寞。

八月剝棗。”

糧食和衣裳有了,但是水果也不能少啊,棗樹在上古既是水果,也是糧食。家家門前門後種植棗樹,到了八月,就是用長杆打棗的時候。

不要低估古人生活中的智慧,為了最快獲得棗子,長杆上綁着鐵器刀具是最快捷的方式。

我在想,周朝的棗樹可能不是一般的多,以至于人們這麼粗暴,直接綁上利器,連枝帶果的收獲。

八月斷壺。”

還有一種瓜叫葫蘆,此時在園子裡也成熟了。砍斷,還是掰斷葫蘆連接枝頭的長蒂?

從詩經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八月是辛勤勞作并且收獲的月份。

那麼這是民間,那麼周朝的官方,農曆八月在做什麼呢?

《禮記月令》記錄:

秋涼,就要重申禮儀制度了,官員百姓,尤其是官員,不能像避暑一樣懶散,要穿有品級規矩的衣服,帶上帽子辦公。

秋涼了,要重申法律制度,保障秋收和社會穩定。

皇帝要舉行各種祭祀,祭祀天神和祖先。

還有重要的建築工程,此時可以開工,修城市,建都邑,修水利,修糧倉。

還有官員下到民間,要求農民貯蓄糧食蔬菜,要種植冬小麥。

還有各種集市的開市,便于貨物流通。

實際在這些古代的記錄裡,我們發現,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過去的擴大豪華版。

八月裡很多重要的事務,居然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找到一脈連綿的淵源。

而我們相信,這源頭更古老。

二十四節氣的确定是在漢朝,但是節氣的由來,遠在漢朝之前。

農曆八月有兩個重要的節氣,白露和秋分。

農曆八月,是真正秋涼的開始。北方的冷空氣南下,逐漸占據天空的主場。

晝夜溫差大,天空高遠明澈,清爽少雨。

但是地表土壤和植物中的水汽,會在早晚凝結成露水。這種露水,滋養草木和果實,增加植物的耐寒性和甜度。對秋季作物植物非常有利。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栖。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唐 · 杜甫《白露 》

杜甫晚年難得開懷,因為他中年貧困,遭遇安史之亂,流落四川。在最無望的時候,受到上司的關照,讓他看管百頃公田,杜甫因此有了幾十畝柑橘果林。

而四川的柑橘,當時是名貴的水果。杜甫因此擺脫了貧困。

而農曆八月的露水,可以讓柑橘集聚糖分,更為鮮美。

杜甫帶着快樂的心情騎馬視察果園,和他一起的,還有清晨采摘帶露的柑橘,迅速運上停在江邊的船上,朝北進發。一場交易在清晨的露水中完成,不亦樂乎。

白露凝結在圓圓的柑橘上,好是可愛,清晨在馬蹄聲中,白露蒸發消散。

在園子裡,采摘樹上的柑橘,看着柑橘運上船,緩緩行入溪流去往遠方。

我站在江邊的石頭上,看着江中的遊魚,心情大好,這天微微亮,我就完成了交易,快馬回家,那樹上的鳥兒還沒睡醒呢。

我回味着這滿園子沉甸甸的柑橘,騎馬都仿佛飄着,還是要留神,不要樂極生悲,在山路上瘸了馬蹄。

杜甫常年颠沛,經常貧困,這是他一生不多快樂的時光。

看着自己種的橘樹,成熟在秋露裡,又順風順水賣了好價錢。

讀來讓人悲欣交集。那露水,是汗水,也是最美的期望啊。

白露之後十五天,就到了秋分節氣。

秋分之恢弘美,在于這是一年之中,太陽再次經行赤道,晝夜平分,上次,是在春天。

此時秋意更濃,秋色更美,秋景更清,讓人有田園之思。

“故園應露白,涼夜又秋分。

月皎空山靜,天清一雁聞。

感時愁獨在,排悶酒初醺。

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明朝孫作《客中秋夜》

這是一首特别寫在農曆八月秋分的飽含感情的美詩,娓娓來說,故園在秋分中的美。

那故鄉的田園,應該到處布滿早晚晶瑩的露水。

在晶瑩白亮的露水中,迎來了秋分。

我站在這空山之中,看見秋分夜晚的月亮,聽見高遠的天上,一聲大雁的鳴叫。

我有輕輕的惆怅,我有微微的酒意。

我的故鄉,那南山此時是豆子成熟的季節,我什麼時候回去耕耘?

這首詩,是要細細品的。

晝夜均衡的秋分,他把這情懷,許給了故鄉,許給了故鄉的沃土,故鄉的田園,故鄉此時在月下成熟的豆子,那是對自然家鄉的禮贊,那是最純潔的靈魂的緻意和寄托。

農曆八月,更有一個月亮和團圓的大節,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實際也是對秋分的緻敬,隻是更挑選了最美的月圓之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唐 ·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晚年的張九齡在荊州,分外思念老家廣東,思念海上明月的中秋,和相伴多年,此時卻不在身邊的妻子。他數次給唐玄宗打報告,想回鄉,但是死在回鄉的路上。

這是他老年中秋節思鄉的悲懷。

我在荊州,遙想故鄉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這明月也照在了這裡,算是天涯相共。

有情的人怨恨夜晚的漫長,整夜都在思念啊。

我吹掉了蠟燭,将手放在月光下,披着衣裳,特地走到庭院,不畏庭院的風冷露涼。

這輕薄皎潔的月光,沒有辦法送到你面前,我隻有在夢裡,期待和你團聚,送給你一手月光。

這是對妻子對家園的深沉眷念。

這是對團圓的渴望。

從此中秋節代表了更多情感的願望和團圓,激起人們内心最醇厚的情感。

農曆八月,是良辰美景的好秋,有豐收,有辛勞,有相思,有期待,有團圓。

祝福你的農曆八月,祝福你的秋心秋情,寫下你八月的詩章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出伏古詩六首賞讀:三伏光陰過,初秋宇宙新

美詩六首談處暑之涼風,涼風有信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