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顆痣,他就這麼走了,我可怎麼活啊.......。”醫院裡,王奶奶的老伴經醫生宣布,搶救無效死亡。
李爺爺在近半年來,總是無緣由的疲乏無力,身體也逐漸消瘦。家人還以為是罹患糖尿病所緻,沒有過分在意。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時間,李爺爺時常說自己身體愈發疼痛,不得不就醫檢查。
經過活檢穿刺等一系列的檢查,醫生發現李爺爺是因為惡性黑色素瘤骨轉移所緻的身體不适,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在醫生查看李爺爺身上的原發竈時,發現他的腳底有一顆淡黑色的像斑一樣的大痣,形态不對稱、不規則,經過會診後确認這就是癌症轉移的原發竈。從确診到離世,中間僅僅兩個月時間……這個結果令一家人十分難以接受,好好的人竟然因為身上的一顆痣而離世了。
親戚朋友聽說後,紛紛擔心自己身上的痣,害怕自己身上的痣也是惡性腫瘤,一時間人心惶惶。令李爺爺短時間内失去生命的黑色素瘤,究竟有多可怕?
據2021年《中國黑色素瘤患者行為現狀調研白皮書》數據顯示,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就診前根本沒聽說過黑色素瘤,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就到了晚期。多數患者在就醫前也從未留意身體上的黑痣。
北京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郭軍表示,黑色素瘤多發生在皮膚黏膜上,也有少部分會出現在眼睛葡萄膜、軟腦膜等部位,該病是皮膚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但是發病率并不高,發病率約在1:30萬。
據悉,體内BRAF基因突變陽性的人群是黑色素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我國約有20~25%的患者體内有BRAF突變,這類患者的治療難度非常大。對于已經發生遠端轉移的黑色素瘤,隻有23%的患者存活期可超過5年。
黑色素瘤如此可怕,那麼,對于普通人而言,該如何去區分黑色素瘤和普通的痣呢?從這五個特點來看。
看直徑:普通痣的直徑一般不會超過5mm,黑色素瘤引起的惡性痣體直徑多會超過4~6mm。
看對稱性:一般情況下,良性的痣體兩側是可對稱的。而惡性痣則有不對稱,不規則形态。
看邊緣:良性痣的邊緣清晰,和皮膚有明顯界限。而惡性痣則邊緣不清晰,可能會有鋸齒樣改變。
看顔色:普通痣的顔色多為棕黃色、棕褐色或黑色,而黑色素瘤會在這些顔色的基礎上摻雜着其他顔色,可能會在幾個月内痣體顔色突然變藍、變黑,或是發生褪色。
看表面特征、質地形狀的改變:普通的痣一般不會長大、發生形态改變,而黑色素瘤引起的痣會在短時間内迅速長大,并且周圍會出現出血、潰破、疼痛等一系列的異常表現。在痣體的周圍還可能會長出一圈的小痣,逐漸彙集成大痣。
除了查看痣的形态以外,一些特殊部位出現痣也需要引起警惕,這些部位的痣發生惡變的可能性較大。
易摩擦的部位:手掌、生殖器、口腔黏膜以及足底等經常受到摩擦的部位,一旦發現可疑黑痣,建議要及時就醫檢查。
經常日曬的部位:黑色素瘤的出現和紫外線照射之間也有很大聯系,一些經常會照射到紫外線的部位,如面部、頸部,一旦出現異常黑痣,也需要警惕。
創傷部位:臨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病竈原先有外傷史,在日常如若發現受傷部位的色素一直不消失,要警惕可能是修複過程中出現了細胞惡變。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提醒,我們不能将痣上是否有毛發長出作為良惡性的依據,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看到這裡,很多人内心還是很害怕,身上有不少的黑痣,是不是應該切掉比較保險?
一般情況下,無需對痣進行切除,因為我們身上所出現的黑痣還是以良性的居多,出現惡變的還是在少數。
如果30歲之後突然新長出一些痣、痣長在手掌/足底等易于摩擦的部位、身體上的痣具有邊緣不規則、顔色不均勻以及迅速變大、出血、潰破等惡變傾向、在通過3次以上的激光後,痣仍然複發,建議及時切除。
值得提醒的是,有這些特點的痣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在正規醫生的指導下,接受手術建議,進行切除,切勿去到不正規的地方進行點痣,一些藥水或去除方法可能會激惹它,加速惡變。
良性痣不用切除,異常痣需要警惕。那麼,在生活中該如何去預防黑色素瘤呢?
首先,在日常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外出時最好塗抹防曬霜,同時配合上一些物理防曬,如戴帽子、穿防曬衣等,避免讓皮膚直接接觸紫外線;
其次,身體上有出現痣的情況下,不要過分去摩擦、接觸痣,日常應多觀察痣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變大、形态異常等要及時就醫;
最後,在非必要情況下,一般不建議去點痣。特别是一些反複出現的痣,很可能有惡變風險,頻繁的點痣會增加其惡變的風險。
小小的痣,也可能是一大健康隐患,長在特殊部位的痣不容忽視。當然,自己身上有痣也不必過于焦慮,一些良性的痣并不用擔心,在生活中,一定要多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在痣出現異常時及時就醫。
參考資料:
[1]《"痣"也可能癌變?長在這些部位千萬要警惕!很多人對此毫不知情…》.科普中國.2020-06-15
[2]《長在3個部位的“痣”易癌變!「ABCDE法」自測危險程度》.生命時報.2020-07-28
[3]《手腳掌長“痣”别忽視,它可能變成惡性黑色素瘤!》.健康時報.2020-05-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