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廣地區最久負盛名的國内自主品牌商用車生産商,東風柳汽多年來都在生産着符合兩廣商用車市場要求的高質量産品。因兩廣地區深受港澳兩地影響而偏好日系車,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東風柳汽都是使用三菱扶桑的駕駛室技術,并搭配玉柴等“兩廣特産”技術,生産了多款經典的中重卡産品。
而後,二汽東風與沃爾沃合資,引進了多項當年先進的重卡技術,惠及了東風柳汽。在此背景下,東風柳汽研發并推出了基于雷諾重卡等技術平台的“霸龍507”重卡,一經推出便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度,而霸龍507重卡,亦成為了東風柳汽在接下來10多年内走向現代化重卡技術研發和生産的基石。本次的文章,我們就來看看,這款屬于東風柳汽新時代基石産品——霸龍507牽引車的1:24比例模型。
外觀
當然了,這款1:24比例的霸龍507模型,實際上也算是東風柳汽在這個比例模型裡的開山之作。在此之前,東風柳汽流出的模型産品,隻有1:43比例的霸龍406前四後八自卸車模型,與同比例的霸龍507前四後八自卸車模型。
模型整體比例相比于之前的作品放大之後,并沒有出現走形的狀況,型準的程度把握得很好。駕駛室結構采用了與實車相同的紅色噴塗,前保險杠與翼子闆則噴塗了與實車相應結構相應的塑料灰色,但并沒有采用塑料材質,而是用駕駛室保持一緻的合金材質,能夠最大程度保證結構強度,避免模型在日常運輸和擺玩時出現損壞。
駕駛室頂部結構較多,包括頂部導流罩、外置氣喇叭、天窗,以及車頂示廓燈。頂部導流罩與駕駛室本體一體成型,不能拆卸。外置氣喇叭的結構非常具有歐洲風格,喇叭本體結構也較為精緻,質量相對較好。但稍許遺憾的是,氣喇叭本體結構相比與實車的比例偏大,安裝在模型駕駛室頂上有些出神。車頂示廓燈的結構使用了透明塑料材質,并且燈内的細節也有很精細的還原。
前遮陽罩的結構參照了歐系重卡的風格進行設計,但遮陽罩細節上也保持了柳汽前作上來源于日系重卡的示速燈設計,但作用并不是在于示速,而僅作為示廓使用。
前臉部分是東風柳汽給這款駕駛室作出改動最多的地方,前面罩的設計與雷諾卡車旗下各款産品有所不同,采用了2行進氣格栅的較為簡單的設計。進氣格栅中間的柳汽标志尺寸巨大,能夠産生很好的識别度。
前面罩底部的駕駛室前部結構複刻還原程度并不精緻,但分色的做工尚可,能夠看到部分在實車上使用白色塑料的結構,被噴塗上了白色,管線結構也有黑色噴塗分色,這樣的細節符合1:24比例模型的正常要求。
前保險杠上的設計則隻是在雷諾部分的重卡車型上進行小幅修改。具體為删減、縮短了雷諾車型上較為突出的緩沖部分,使得前保險杠相對更為平整,同時,給前保險杠霧燈區增加适當的結構表達,呼應前車燈的設計。前保險杠和前面罩上的格栅結構沒有進行镂空處理,僅采用了塑料浮雕的形式,将蜂窩狀的細節進行表達,稍顯簡單。
前車燈的設計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首先外輪廓的設計上,從雷諾上的梯形設計,修改為上邊緣線條帶一定上揚角度的四邊形設計。同時,燈腔内的反光碗設計更換為圓形,并增加了日間行車燈的設計,視覺上更先進;主車燈與霧燈的燈珠與反光碗細節還原尚可,達到正常的做工水準。
駕駛室側面的設計上,柳汽并沒有作出較多調整,例如車窗的結構,保留了這套駕駛室技術準五邊形的設計特點。車門與卧鋪區域外蒙皮的線條設計,也一并保留了下來,也在後續的柳汽卡車産品中成為了一個傳統。
唯一能稱得上進行了調整的,是翼子闆處的設計,柳汽在結構上進行了簡化,更加有利于生産成本的降低。翼子闆上增加了側轉向燈的結構,該結構使用了較為圓滑、接近水滴狀的設計,能夠适當降低風阻,提升視覺美感。在模型上,側轉向燈使用了半透明有色塑料進行表達,效果很好。
駕駛室後部,完整地體現了這套駕駛室技術的特别之處,整體框架式的設計能夠提升駕駛室結構的強度,避免在碰撞中受到沖擊力影響而變形。不過原版的雷諾車型上,駕駛室後部秉持歐洲重卡的慣例并沒有保留後車窗結構,柳汽因地制宜,增加了後車窗,符合國内用車習慣的需求。
側導流罩的寬度較窄,在當時國内的運輸市場,導流罩的作用仍未被凸顯出來,因此模型上參照實車的實際狀況,并沒有使用較寬的側導流罩。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507車型後代、柳汽乘龍H7卡車,早已經考慮到側導流罩對風阻的影響,甚至可以選配幾乎能覆蓋駕駛室與挂車之間空隙的大型導流罩。
模型上的後視鏡支架相對較粗,但也是出于保護相應結構的原因可以理解。在507推出的年代,嚴格考慮風阻要求的整體式後視鏡與支架未在國内流行,甚至當時的柳汽還能提供外抛後視鏡的選配。
内飾
·在霸龍507推出的年代,桃木裝飾的内飾是高級的代名詞,因此可以在實車上看到許多桃木/仿桃木的裝飾設計,模型上也有針對相關細節進行的還原。
首先車門内飾襯闆上,扶手的位置能夠看到仿桃木的細節還原,但受限于做工要求,隻有基本的木棕色噴塗。車門上其他的細節還原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待并不算很精緻,但至少已經達到适中的程度。
登車踏闆使用了3層的設計,當年的卡車設計并沒有如今那麼講究風阻的問題,所以并沒有對登車踏闆進行适當的覆蓋設計。登車踏闆上的防滑結構還原較為清晰,肉眼即可觀察得到。
内飾的設計上,霸龍507并沒有完全照搬雷諾普雷米姆的設計,而是在這套成熟的設計方案上根據國内的運輸業需求再做修改。細節上有值得贊揚的地方,例如基本完成分色的各類按鈕、還原明顯的高低檔切換撥片等,也有被忽略的地方,例如方向盤中間的标志,但總體而言,這套内飾的細節還原已經很到位。
上卧鋪結構在還原時考慮到了實際的狀況,将該結構設計為傾斜式。畢竟在不需要使用上卧鋪的時候,将其折疊起來能夠更好地增加駕駛室内部的空間,降低壓抑感。
副駕駛位置的儲物箱和空調出風口細節還原也不錯,同時也沒有出現溢色的情況,副駕駛座椅并沒有将減震結構的細節進行還原,這樣的決定可以理解。
駕駛室頂部的天窗等其餘的内飾結構也做了基本的還原,細節程度與現在的模型對比也不落下風。
底盤
當年的霸龍507已經可以選擇來自國内的多個動力供應商的發動機,在模型上,能看到發動機還原的是一款濰柴發動機。當然,選用濰柴發動機進行模型的還原是由其他的原因,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隻不過細節上看起來不錯,就不必多進行深入議論了。
底盤兩側的附件,大多采用了黑色的噴塗,包括左側的儲氣罐結構、右側的油箱結構。考慮到當年的車型并不如現在那麼講究減重的問題,更多會使用更為相對耐用而造價較低的鐵材質,因此使用如實車一樣的黑色噴塗完全能夠理解。
從底部看過去,傳動軸使用了較細的還原設計,并沒有如實車一樣真實,變速箱的噴塗顔色與發動機本體一緻,并沒有刻意使用銀色油漆進行噴塗,畢竟當時鋁外殼變速箱也仍未被廣泛推廣,更多的重卡仍然喜歡使用鐵外殼變速箱。
尾氣處理結構倒是使用了集中後處理系統,安裝在儲氣罐下方,這也是模型上所有底盤附件裡唯一的仿鋁合金噴塗還原的結構了。
擋泥闆使用了全覆蓋的設計,并采用塑料材質,側面還安裝了示廓燈,效果很好。
後車燈上方,被擋泥闆的延伸結構所覆蓋,實車上這樣的設計能夠降低後車燈損壞的幾率,後車燈的燈腔細節還原也較為精細,多年的存放後也沒有出現溢色的狀況。
後車橋上刹車氣泵的小細節、平衡杆的細節都被還原出來,并且較為牢固,看得出主機廠對模型廠做工的要求并不低。
後橋上螺栓的細節較為清晰,但可惜軸頭的細節,在結構上的還原較為合理,卻沒有做出分色,也是一片銀色,較為可惜,不過也可以由收藏者自行細化,以達到相應的還原效果。
前輪軸頭的細節則被整體的輪毂罩所覆蓋,看起來更為高端、整潔,但筆者吹毛求疵地認為,若能在輪毂罩上增加東風柳汽的标志,效果會更好。
後記
霸龍507是東風柳汽走向現代化卡車制造的一個裡程碑,通過吸收和利用東風與沃爾沃合資所帶來的技術,進而不斷地為市場推出擁有先進技術的各類卡車産品,為如今的東風柳汽乘龍品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這款霸龍507模型也成為了東風柳汽在卡車模型上的一塊開門磚,較為優秀的細節還原,使得這款模型與實車一樣,成為了一款風評很好、較受追捧的産品,也讓東風柳汽接下來的多款模型産品都受到了部分地區模型玩家的關注與喜愛。随着東風柳汽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而擴充産品線,相信更多細節精緻、價格合理的模型産品會被推出,如霸龍507模型一樣受人青睐。
文圖:-GKC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