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擊磬于衛,有荷篑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
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這段話通常翻譯為:
孔子在衛國,一次正在擊磬,有一個擔着草筐的人從門前走過,說:“這樣擊磬是有心事啊!”過了一會又說:“真可鄙啊,這樣硁硁的聲音!沒有人了解自己,也就守着自己罷了。如果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過去,如果水淺,就提起衣服過去。”
孔子說:“這人好果斷,沒有什麼可責問他的了。”
這段話可以看作是一則寓言,想要理解其中的含義,有幾點需要搞清楚:
①過路人從孔子的磬聲中聽出了什麼?
②過路人為什麼對孔子擊磬先褒後貶?
③孔子對過路人的話是什麼态度?
先說①:過路人從孔子的磬聲中聽出了什麼?
這個比較簡單,用四個字來形容——無人知我。
用《道德經》中的話來說就是: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很少,效法我的人就更加難能可貴了,所以聖人隻能身穿粗布衣服而胸懷美玉。
孔子和老子有着相似的遭遇。
再說②:過路人為什麼對孔子擊磬先褒後貶?
顯然過路人聽出了孔子磬聲中隐藏的情感,然後又在那裡持續聽了一段時間,最後才作出後面的一番評價。
“鄙哉,硁硁乎”。
“鄙”是輕視、看不起的意思。
可以意譯為:真讓我看不起,有什麼大不了的,在這裡硁硁敲個沒完。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意譯為:沒有人了解自己,就做好自己就行了。
“深則厲,淺則揭。”
意譯為:不要總沉溺于無人知我的情緒中,人還是要繼續前進,有什麼困難不能渡過的呢?如果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過去,如果水淺,就提起衣服過去。
綜上所述,過路人對孔子擊磬先褒後貶,褒的是其中的情感,貶的是沉溺于這種情感而怨天尤人。
最後說③,孔子對過路人的話是什麼态度?
“果哉!末之難矣。”
末:微末。難:困難。
意譯為:說得好,夠果斷!君子以自強不息,無人知我又怎麼樣?這些都隻是微末的困難。
最後總結為:
孔子在衛國,一次正在擊磬,有一個擔着草筐的人從門前走過,說:“這樣擊磬是有心事啊!”過了一會又說:“真讓我看不起,有什麼大不了的,在這裡硁硁敲個沒完。沒有人了解自己,就做好自己就行了。不要總沉溺于無人知我的情緒中,人還是要繼續前進,有什麼困難不能渡過的呢?如果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過去,如果水淺,就提起衣服過去。”
孔子說:“說得好,夠果斷!君子以自強不息,無人知我又怎麼樣?這些都隻是微末的困難。”
最後:
為什麼一個過路人能夠開導孔子?
我的理解是,無巧不成書,如果沒人能聽出孔子的心意,也就不會有這篇文章了。既然有了這篇文章,那就一定有個人聽懂了孔子心意,而這個人恰好是那個過路人而已。
又或者這隻是一個隐喻,過路人就是孔子理性的一面。不過考慮到《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根據孔子言行編撰的,這種概率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