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清朝的科舉狀元都是誰
清朝的科舉狀元都是誰
更新时间:2024-09-28 11:24:25

我們以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為例,在清代能夠通過科舉考試中最後一關殿試而成為狀元的人,在整個清代二百多年的時間裡面也不過才114人,其身份之尊貴由此而知。所以狀元在清代的規定中是不能直接做官的,他需要進入清朝設立的中央學習機構翰林院去學習三年時間,在三年之後狀元還要參加朝廷的朝考,隻有通過朝考才能被分發到中央各部院去正式做官。反之如果沒有通過朝考的話,那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繼續留在翰林院學習再參加下次的朝考,二是直接去地方做官,而不能留在中央做官,在地方做官的前途遠不如在中央晉升的快,狀元在地方做官的話一般是從正七品的知縣做起,在三年試用期過後在決定你的升留。不過在地方做官大概率的晉升是很慢的,如果和上司還處不好,還有可能被上司參劾免官,所以一般考取狀元的人隻要有機會,一般是不會想去地方任官的。下面我将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清朝的科舉狀元都是誰(在清代科舉考試第一名的狀元一般會被安排什麼官職)1

清代狀元的情況

在清代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其身份在衆多候選官員的行列中是處于金字塔尖的,這也是科舉考試時期每個讀書人都夢寐以求的最終目标。在清代,科舉功名依然是漢人進入官場的最重要的通行證。而漢人要想做高官,則進士頭銜幾乎是必須條件。如清代大學士(清代最高文官官職)共119人擔任過這一職務,除了鎮壓太平軍起家的左宗棠一人是舉人外,其餘則全部為進士出身,且大多在翰林院學習過。左能成為大學士,是因為他軍功顯赫之故,在當時他的這一舉人出身還是被很多官員看不起。

  清代科舉是三年一屆,按照難易程度依次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縣、府、院(學政)主持的秀才(生員)考試為童試,錄取者成為秀才,有資格參加各省競争舉人的鄉試;舉人再赴京參加朝廷舉行的會試。會試取中後,實際上已成準進士,雖然還須參加殿試,但殿試主要在于分出名次,一般不再淘汰人。殿試名次,分為三“甲”:第一甲隻取三名,即所謂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甲約取進士總人數的1/3,其功名名稱為“進士出身”;第三甲約取進士總人數的2/3,其功名名稱為“同進士出身”。在清代一甲三名規定其初任官職均入翰林院,狀元任修撰(從六品),榜眼、探花任編修(正七品)。

清朝的科舉狀元都是誰(在清代科舉考試第一名的狀元一般會被安排什麼官職)2

狀元的任官發展

狀元在進入翰林院學習三年後,就要參加散館考試,通過的人則可以進入朝廷中央各部院任官,一般是先從各部院的主事做起,試用一段時間,如果合格則正式授予相應的官職,倘若不合格則會被吏部安排到地方擔任地方官,或者去去他部門任職。

因為狀元這一特殊身份,他們在仕途上的起點和晉升機會也比其他的進士要多,因此在清代的狀元,大多數在翰林院散館考試後會被安排到中央部院任職,通常情況下是從六品的主事做起,之後在循例晉升,在各部院幹個十多年或更長時間後,隻要不犯大的錯誤,一般都可以做到部院的從二品侍郎這一職務(相當于現在的中央各部副部長),在清代算是高級官員了。也正是因為如此,狀元是衆多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考試結果,但是競争也十分激烈。所以其含金量很高,也會得到皇帝的重視。

清朝的科舉狀元都是誰(在清代科舉考試第一名的狀元一般會被安排什麼官職)3

綜上所述,在清代狀元是十分難考的,一旦考上其前途則是一片光明,并且狀元的做官起點和晉升都比較快。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