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神谕的内容往往晦澀難懂,埃斯庫羅斯在其《阿伽門農》一劇中便直白的指出了這一點,“德爾斐的祭司也精通希臘語,可是神谕仍然不好懂”。
因此,希臘人在獲得神谕後,或者自行理解,并通過實踐,檢驗其對神谕理解是否正确,在不斷地修正中堅定地遵從神意行事;或者向當時希臘公認的極具智慧的人尋求幫助;或者返回城邦,找專門解釋神谕的先知求教;或者将神谕,大多是與城邦相關的神谕,當衆宣布,以民主的方式确定神意。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地,那就是阿波羅神發布的任何神谕都是正确的,如若人們在行事時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标,那都是因為他們未能很好的理解神谕。
一、赫拉克勒斯後裔“回歸”過程中,阿波羅神對他們所發布的神谕便是很好的例子
傳說,在赫拉克勒斯後裔返回伯羅奔尼撒半島時,阿波羅神先後數次對他們發布了同一條神谕,但由于他們對這一條神谕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當時特洛伊戰争己經結束了80年。多裡安人聲稱,伯羅奔尼撒的這片土地是宙斯賜予他們的。“克洛諾斯之子,美麗的赫拉的丈夫宙斯将這座城市(斯巴達)賜予赫拉克勒斯的後裔,我們和他們一道離開多風的厄裡紐斯,來到寬廣的伯羅奔尼撒”。于是,便開始了傳說中的回歸之旅。
對于這一過程,希羅多德、狄奧多羅斯、阿波羅多洛斯、斯特拉波等古典作家的作品中都有記述。
二、傳說赫拉克勒斯是宙斯與阿爾克美涅之子
阿爾克美涅是邁錫尼國王埃勒克特律翁的女兒,嫁給了底比斯國王安菲特律翁。有一次,宙斯趁她的丈夫不在家時,變化成她丈夫的模樣,與她同床。而第二天安菲特律翁便回到家中。于是,她首先為宙斯生下了赫拉克勒斯,第二天則為安菲特律翁生下了伊菲克勒斯。在赫拉克勒斯快要出生時,宙斯宣稱當天要有一個英雄誕生,這位英雄會成為安菲特律翁的祖父、英雄拍爾修斯的後裔的統治者。
心懷嫉妒的赫拉在強迫宙斯就此發誓後,來到阿爾戈斯,使歐律斯透斯早于赫拉克勒斯出生,并就此奪取了赫拉克勒斯應得的統治權。
赫拉克勒斯死後,其後裔因受歐律斯透斯迫害,被迫逃到雅典避難。雅典人收留了他們。歐律斯透斯死後,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在雅典人的幫助下開始對伯羅奔尼撒半島發起了進攻,并最終攻占了那裡所有的城邦。
一年後,當他們離開那裡,一場瘟疫席卷了整個伯羅奔尼撒。一條神谕宣稱這是因為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在适當的時間到來之前便回到了伯羅奔尼撒。于是他們離開了伯羅奔尼撒,退至馬拉松,并定居于此。
當赫拉克勒斯之子許羅斯到德爾斐詢問神明,他們怎樣才能回去。神明回答:
他們要等到第三次收獲之後才能回去。
三、對神谕錯誤的理解赫拉克勒斯的後裔最初認為“三次收獲”指的是三年的時間,但這顯然并不符合阿波羅神的意願。
許羅斯認為“三次收獲”指的是三年時間。于是三年時間一過,他便率領軍隊試圖返回伯羅奔尼撒。然而他在科林斯地峽遭遇了伯羅奔尼撒人的軍隊。
在比鬥中,許羅斯被鐵該亞國王埃克摩斯打敗并殺死。在這之後的五十年間,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再未曾試圖入侵伯羅奔尼撒。
克勒俄代俄斯的兒子們長大成人後,他們再次詢問了關于返回伯羅奔尼撒的神谕。神明給予他們同樣的回答。
阿裡斯托瑪科斯也未能正确理解神谕中“三次收獲”的真正含義。他在戰鬥中被伯羅奔尼撒人殺死,赫拉克勒斯的後裔未能成功返回伯羅奔尼撒。
然而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并未放棄,他們再次向神明求助,并最終正确地理解了神意,取得了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統治權。
四、對神谕正确的理解
阿裡斯托瑪科斯之子,許羅斯的曾孫武墨諾斯認為他們已經遵照神谕的指示行事,卻依然十分不幸,于是便指責神明再度給予他們同樣的神谕。
神明反駁說:
他們的不幸歸咎于他們自己,因為他們并沒有理解神谕,他所說的“三次收獲”并非指地上作物的,而是指人的三代,他說的狹路指的是地峽右邊寬廣的大海。
得到神明的回答後,武墨諾斯便開始集結軍隊,并在羅克裡斯建造船隻。
然而災難卻再度降臨在瑙帕克托斯的軍隊中。海上力量因船隻的毀壞而減弱,陸上力量為饑荒所苦,軍隊被遣散。成墨諾斯詢問關于這場災難的神谕。神明回答:
這些事情都是那個占蔔者做的,他應當将兇手流放十年,并尋找“三隻眼的人”做向導。
他們偶然遇到了阿德萊蒙的兒子奧克叙洛斯。當時,奧克叙洛斯騎在一匹僅有一隻眼的馬上,正符合神谕的指示。他們便讓奧克叙洛斯充當自己的向導。這之後,他們在與敵人交戰時,不僅奪取了更多的土地和海洋,還殺死了歐列斯鐵斯的兒子提撒美諾斯。
與此同時,他們的同盟者埃吉米烏斯的兒子們帕姆菲路斯和狄瑪斯,也參加了戰争。赫拉克勒斯的後裔們最終得以控制整個伯羅奔尼撒地區。
他們在那裡為衆神之父宙斯修建了三座祭壇,并通過投簽的方式決定了城市的歸屬。武墨諾斯成為了阿爾戈斯的國王。
由此可見,隻有當人們正确地理解了神意,并遵照神明的旨意行事,才能獲得成功,否則,不僅會一事無成,甚至有可能因此而緻使神明不悅,引來災禍。
總之,德爾斐神谕所發布神谕的時間是固定的,雖然後來因為古希臘人的需要,增加了發布神谕的次數,但其整個發布儀式仍然是遵循着傳統進行的。
請求神谕前的獻祭儀式應該不屬于秘密儀式的範疇,之所以古典文獻中少有記述,可能更多的是由于這些文獻的作者們都認為對這一衆所周知的儀式無須贅述。
得到神谕後,對神谕的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神谕的内容(尤其是以詩體發布的神谕)往往晦澀難懂,使得人們雖然得到了看似有利的神谕,卻落得令人失望的結果。這大概也就是神谕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