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增稠劑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從某家長發現乳飲料能凝成『膠』,到某廚師爆料粥店熬粥時加入的『膠』,讓很多人着實又恐慌了一陣子。 那麼這『膠』到底是什麼?
●無處不在的“膠”
對于這件事兒,我想起了最近時髦的說法:天上飄來五個字,這都不是事!其實,至少咱們中國人,對黏性的食物,好像有一種本能的熱愛。即便本來不那麼黏的食物,人們也很願意努力把它做得黏一點。比如煮大米粥、小米粥、雜糧粥的時候加點堿,無非是讓粥變得更黏稠,不僅粥店深谙此道,很多百姓家中也樂此不疲。又或者炒菜的時候勾個芡汁,做湯的時候撒點水澱粉,不都是為了增稠嗎?而喜愛凝凍口感的人,同樣不在少數。在傳統食物中,肉皮凍、魚皮凍、杏仁豆腐、椰果凍之類,都是深受歡迎的凝凍食品,更不用說各超市賣的果凍類産品,以及西餅店和甜品店裡的各種布丁甜點了。似乎并沒有人去追究,這裡面到底加了什麼。
其實,增稠劑和凝膠劑可以說是一類東西的兩種形式。大部分能凝膠的東西,都可以用于增稠:同樣,大部分能夠增稠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凝膠 ( 少數例外 )。比如說,豬皮可以煮成黏稠的肉皮湯,這湯冷卻之後就能變成肉皮凍。它們所玩的遊戲,無非是溶膠 - 凝膠的形态變化。這類遊戲,如果在家中的廚房玩玩,本來很有情調。像是用“吉利丁”(gelatin明膠、 喱粉 ) 或者瓊脂 ( 洋菜、洋粉、凍粉、瓊膠、燕菜精 ) 來制作各種凍狀甜點,會顯得相當高大上。但是,一旦放到了市售食品中,就有很多人表示恐懼。比如說,大廚爆料,粥店裡的粥中加入了一類叫“粥寶”的添加劑,其中有“黃原膠”這種“工業成分”。
●不必驚慌的食品添加劑
黃原膠确實是多個國家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它是微生物産生的一種膠質,除了能延緩消化速度、降低餐後的血糖和血脂升高程度之外,并未發現什麼明顯危害。即便是國外食品,也經常能在冰淇淋、布丁甚至沙拉醬等調味醬裡發現它。在我國,它被許可用于奶油、糖漿、生濕面食品 ( 比如馄饨皮、餃子皮 )、生幹面制品 ( 比如挂面 )、香辛料、果蔬汁當中,所以它是貨真價實的食品工業用添加劑。而且,在馄饨皮、餃子皮當中,添加量可以高達 1%,在果蔬汁當中則可以按生産需要适量使用,并未限量。
在家熬粥當然無需這些增稠劑,但在店裡就不一樣了。為了讓粥一直保持黏稠狀态,讓消費者什麼時候來喝都覺得粥的口感不錯,單靠澱粉就有點靠不住,即便添加少量食用堿,又添加少量糯米,效果也不夠理想,于是需要找一些黏性比澱粉更強的長鍊大分子。所以黃原膠和其他增稠劑就被請進了粥鍋當中。我推測,所謂的“粥寶”中,除了黃原膠,肯定還有其他可促進澱粉親水性的東西,比如食用堿、磷酸鹽等。還有業内人士爆料,粥裡面的甜味,其實是加了甜味劑而不是白糖,有的還放了肉類香精和水果香精等。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不必太過恐懼粥鍋裡的增稠劑。因為在添加劑中,它們的安全性比較高,更何況您也不是頓頓都去粥店喝粥,沒準兒從其他食物中吃進去的增稠劑會更多。其次,吃東西一定要明明白白地吃,知道外面的粥不可能現熬現喝,也就别指望它和家裡的品質完全一緻了。說到這兒,肯定會有人問:罐頭裝的各種粥有沒有添加劑呢?自己直接去看配料表就知道了。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