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後出現發熱怎麼診斷?化療是治療宮頸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予以治療效果的同時也給身體帶來許多毒副作用,發熱便是其中一種有部分患者在化療後會出現低燒或高熱不退的情況,給覓友們帶來不少困擾,殊不知到底這個是局部發炎了又或是疾病複發的前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化療後出現發熱怎麼診斷?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化療後出現發熱怎麼診斷
化療是治療宮頸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予以治療效果的同時也給身體帶來許多毒副作用,發熱便是其中一種。有部分患者在化療後會出現低燒或高熱不退的情況,給覓友們帶來不少困擾,殊不知到底這個是局部發炎了又或是疾病複發的前兆?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互助君要告訴覓友的是,化療發熱的原因一般分為非感染性發熱和感染性發熱。其中,非感染性發熱又分為“腫瘤熱”、“藥物熱”和“粒細胞缺乏”。
要注意的是,化療引起的發熱現象跟普通發熱情況還不太一緻,并非簡單吃幾顆退燒藥就能解決問題,需要具體分析發熱原因,對症治療。
非感染性發熱1)腫瘤熱
據報道有2/3的惡性腫瘤患者病程中伴有發熱。
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其原因是由腫瘤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産生的内源性緻熱源引起的發熱;或因腫瘤細胞組織的迅速增長,緻使局部組織供血不足缺氧,進而引起腫瘤細胞壞死,釋放腫瘤壞死因子導緻機體發熱;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種發熱的嚴重程度和腫瘤類型及腫瘤的性質有關,有些患者體溫可達38℃~39℃,部分會出現持續高熱不退情況。
貼士助手:
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體溫不超過38.9℃, 如果超過此水平, 一般提示感染性因素所緻。
通常這個情況根據醫囑使用退熱藥物體溫可恢複正常,但藥效過後仍反複發熱的覓友要注意這種發熱情況隻有控制腫瘤後方能退熱,如有必要的話需要接受化療及退熱治療。
易引起發熱的腫瘤疾病目前已知的有淋巴瘤、肺癌、腎細胞癌、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繼發性肝癌、急性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
2)藥物熱
藥物熱一般在用藥後的24小時内出現,停藥後還出現發熱,提示此發熱一般與藥物無關。由藥物熱引起的覓友體溫為38℃~40℃,還會出現畏冷、寒戰,繼而發熱等臨床表現。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出現藥物熱,應該與主治醫生溝通看是否更換該化療藥或停用。通常在予以物理降溫、解熱鎮痛類藥處理後便可以緩解,嚴重者可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貼士助手
物理降溫法常見的有:溫水、酒精擦浴法(是物理降溫中最簡易、有效、安全的降溫方法)和冰袋降溫。
3)粒細胞缺乏
骨髓抑制、粒細胞缺乏是卵巢癌患者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
臨床研究報道指出,粒細胞的缺乏導緻機體免疫力明顯下降,發熱和感染是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與常見的并發症。其發熱率占75%,發熱合并感染率占39.29%。[1]
圖片來源:攝圖網
貼士助手
傳統上外周血中性粒細胞低于1.5×109/L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中性粒細胞低于0.5×109/升的為中性粒細胞缺乏或粒細胞缺乏。
粒細胞缺乏一般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疲乏無力、頭暈頭痛、食欲缺乏等症狀,如果有合并感染的患者會出現牙龈、口腔粘膜、咽峽部等發生壞死性潰瘍,部分患者還會表現為皮膚、鼻腔、子宮、肛門等炎症。
如果覓友懷疑導緻自己發熱是這個原因,不用害怕,應及時就醫,到醫院化驗血液白細胞數,如白細胞減少,可使用退熱藥和升白細胞藥。
圖片來源:攝圖網
粒細胞缺乏的患者并發感染,預防大于治療1:與外界(包括環境保護、飲食衛生等)的适當隔離,盡量去人群少的地方活動,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2: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問題。
3:對症使用抗感染藥物,對于對于曾患侵襲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需應用抗真菌藥物進行二級預防。
同時,出于安全考慮,覓友們最好要定期複查下血常規,實時監測血液白細胞下降情況,做到及時與醫師聯系,避免出現嚴重後果。
感染性發熱化療藥物很多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人體的正常細胞也會遭到破壞,緻使機體的免疫力削弱,繼而容易導緻發燒、病毒感染等情況出現。
感染性發熱一般表現為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病竈不同對應的症狀也有所不同,如消化道感染常出現腹痛、腹瀉;呼吸道感染常咳嗽、咳痰等。另外,發熱常常伴随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
發病後早期應及時就診,千萬不要盲目使用退熱藥物,最好到院就診,根據感染病竈、病原菌進行相應抗感染治療。
結語:除了以上的對應性治療方法外,覓友們也要注意在化療期間應多喝水(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mL),以利于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心腎功能不全者應控制水和鈉的攝入;在飲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為主,适當補充蛋白質,如奶類、瘦肉、魚、赤豆等。
參考文獻:
1. 丁于海,漆龍飛,曾華,等.腫瘤化療緻粒細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臨床分析及預防治療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5244-5245.
文章參考來源:好大夫在線、大衆養生官網、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39健康官網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婦科腫瘤互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