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三十六計的第九計—隔岸觀火。
本計名最初見于唐代僧人乾康的詩:“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而其思想,則見于《戰國策•燕二》中鹬蚌相争,漁翁得利的故事:蚌張開殼曬太陽時,長嘴鳥去啄它的肉,被蚌夾住了嘴,互相争持不下,結果被漁翁一起捉住了。此計的特點是:以靜觀其變,随變而動,使敵人内部自相殘殺、自相削弱。當兩股敵對勢力相争時,既不援助,也不魯莽幹涉,靜觀其變,直到事情發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機而動,及時出擊,坐收漁翁之利。
此計的運用主要講究,當敵人内部發生矛盾時,我方應靜觀,待其發生變亂。敵人窮兇極惡,自相仇殺,必然自取滅亡。順應時勢而行動,就能像《豫》卦所說的那樣,要達到令人喜悅的目的,必須順應時勢行動,不宜超之過急。敵人自相傾軋的勢頭出現時,不要急于去逼迫它,逼迫它你就會受到反擊。如果退避得遠遠的,敵人就會自己出現内亂。
曹操
有一個比較經典的戰例就是,三國時,袁尚、袁熙兩兄弟逃到遼東去時,還有幾千騎兵。開始,曹操命遼東太守公孫康将其二人拿下,公孫康憑着自己離曹操很遠,且袁氏兄弟還有兵馬,如果打起來未免有損傷,故不肯服從曹操。後來曹操攻破烏桓,有人勸說曹操立刻乘勝去征讨公孫康,擒捉袁氏兄弟。曹操說:“我會讓公孫康乖乖地把袁氏兩兄弟的頭送來,不用勞煩我們動兵啊!”九月,曹操帶兵從柳城回來,公孫康果然砍了二袁的頭送來了。諸将疑惑的看着曹操,這是怎麼回事。曹操說:“公孫康向來害怕袁氏兩兄弟,我如果急于去攻打公孫康,他們就會聯合起來對付我;我放松一下,他們就會自相殘殺。這是必然的情勢。”有人說,這是《孫子兵法•火攻篇》的原理。兵書《火攻篇》前段講火攻的方法,後段講用兵要十分謹慎,這和“隔岸觀火”計意思是相吻合的。
隔岸觀火,意同“坐山觀虎鬥”,使用的正确方法是靜止不動,讓他們互相殘殺,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但隔岸觀火要根據具體情況運用,“觀”并不等于消極地觀,除了觀之外,還要想辦法讓火燒得更大,甚至還要趁火打劫,從中漁利。當然,當火未燒起時,敵人内部矛盾尚未激化時,不是隔岸觀火,而是趁火打劫,那就錯了,因為火候不到,一施加壓力,敵人就會消除矛盾,團結起來,一緻對外。那就不是漁利,可能是引火燒身了。
坐山觀虎鬥
其實在現在的生活、工作中,我感覺随處都可見這種“隔岸觀火”的狀态,隻要與自己無關,就會把自己當一個旁觀者,做一個吃瓜群衆,巴不得火大一點,好有好戲看。感覺此計名在現實生活中都有點貶義的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