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鍛煉兒童的表達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寶寶未滿3周歲的家庭來說,開學季似乎是無關緊要的事,但一些家長希望利用入園前這一年多的時間,适度鍛煉一下孩子的邏輯思維市面上各種教育理念、教具、教材,是不是都适合小寶寶?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怎樣鍛煉兒童的表達邏輯思維能力?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怎樣鍛煉兒童的表達邏輯思維能力
對于寶寶未滿3周歲的家庭來說,開學季似乎是無關緊要的事,但一些家長希望利用入園前這一年多的時間,适度鍛煉一下孩子的邏輯思維。市面上各種教育理念、教具、教材,是不是都适合小寶寶?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
寓教于樂的桌面遊戲是孩子邏輯思維啟蒙的方法之一。
前不久,《南方周末》記者劉斌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唐铮在北京進行了一次公開的對話,談到中國人該如何提高“媒介素養”的問題,唐铮表示:“我們受到的邏輯思維訓練太少,缺乏獨立思維的能力,讓我們不會去思辨和質疑,我們需要從小開始就接受這樣的訓練。”實際上,這一議題對于如今正在養育幼兒的年輕父母們而言并不陌生,但他們更關心如何科學、合理地鍛煉邏輯思維,以及如何讓孩子輕松愉快地接受?
2到7歲作為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期學習階段,兒童已經具備語言概念、動作模仿、意識表達這些能力。
孩子幾歲開始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自幼在國外生活學習的YIDAN在新西蘭惠靈頓師範大學和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分别取得了教育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曾任教于新西蘭惠靈頓小學、上海瑞金國際學校、美國加利福利亞州育良小學以及法國巴黎國際學校。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其實孩子隻要滿2歲,就可以開始逐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了。
“根據現有的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理論,兒童的認知發展遵循着四個階段的過程,邏輯思維出現在第三個階段,具體是7歲到11歲。也就是說在沒有任何教育引導的情況下,正常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個年齡段也會産生,但是泛思維能力其實在第二個階段就已經開始産生,即2到7歲的這個階段。作為邏輯思維能力的前期學習階段,這時的兒童已經具備語言概念、動作模仿、意識表達這些能力。我認為從這個年齡起,通過遊戲去鍛煉和開發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是可以更快地過渡到更高階段的認知,二是可以有效地幫助兒童在認知的終極階段運算階段,具有更優秀的能力,和更接近成人的思維水平。這是家長們都希望看到的,也是實踐證明絕大部分兒童通過鍛煉可以達到的。”
繪本VS教具
如今市面上針對邏輯思維鍛煉的産品可謂五花八門,比較主流的是繪本類的教材和桌面遊戲、閃卡等教具。家有2歲寶寶的毛毛是一家新興早教機構的聯合創始人,她曾花費大量時間為自己的孩子和該機構學員尋找合适的繪本:“我發現國外有很多繪本,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面相當不錯,選擇也很豐富。但是讓小寶寶看書,他們的專注力維持不了太長的時間,即便是立體書也隻能吸引他們一小會兒注意力,因此隻靠繪本來鍛煉邏輯思維是遠遠不夠的。其實邏輯思維是多維度的,包括記憶力、反應力、空間感、策略能力等等。繪本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而思維訓練更多還是要靠玩具和教具,在遊戲和互動中啟蒙。”
至于這幾年在市面上非常流行的“閃卡”,南京曉莊學院教育學教授江峰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稱,“閃卡”上的内容比如算術,是需要通過學習掌握的一種技能,如果不理解卡片内容的意義,是無法達到讓寶寶記住的目的。“不斷在面前晃過的閃卡能給孩子留下直覺印象,久而久之讓小孩子對卡片的内容産生一種條件反射。但這就像訓練馬戲團裡的動物一樣,它能用鳴叫的方式表達簡單的算術結果,但你能說它真的會算術嗎?”
據悉,閃卡最早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當時發明的目的是用來治療腦損傷的孩子。眼科專家們同時指出,嬰幼兒視力發育較差,适宜讓其眼睛望遠,如果長期把卡片近距離放在孩子眼前可能導緻斜視。對于低齡的孩子而言,閃卡絕非首選的教具。
木質教具對于低齡的孩子而言比較安全可靠。
除了閃卡,在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比較知名的教具是來自德國的HABA,但目前該品牌在國内沒有自營店鋪,感興趣的家長隻能海淘或通過各種代理經銷商途徑來購買,價格相比普通的玩具較為昂貴。十分推崇HABA的毛毛認為HABA是足夠安全的:“近一年來我買HABA的教具已經花了上萬元,一是看中它符合玩具安全标準EN71,選用楓樹和榉木為原料,染劑和彩漆也都是無毒的,能抵抗潮濕和機械性損傷。再者,HABA曆史悠久,旗下各種桌面遊戲都很經典,規則也算簡單,包含了理解、思考、競争、合作、扮演等等概念,甚至将視覺觸覺聽覺都加入到遊戲中來,它所帶來的思維鍛煉可能是我們所嘗試過的品牌中最系統最豐富的了。豐富的好處就是孩子玩不膩。但HABA的确不太容易買到,如果不會海淘就比較麻煩了,很多教具買回來沒有中文的規則說明,甚至連英文都沒有全是德文的,有的遊戲還必須多人參與,對于中國家庭來說是一個難題。”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快樂的,隻要把學習這件事變得快樂,孩子就會變得好學。
孩子如果對學習不感興趣,該怎麼引導
不管采用繪本還是教具,對于低齡兒童的家長而言最棘手的問題還是吸引和維持孩子的注意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Cathy曾任教于美國西肯塔基大學、米得高中以及上海中學國際部小學低年級段,目前則在研究年齡層更低的幼兒科學教育。她認為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和老師的水平、課程的内容、學習的氛圍和平時孩子的成長環境等等都有關系。如果遇到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作為老師,我通常會積極地從各個方面改善狀況,比如讓孩子更多地表現自己,而不是去約束他們。即便在和同齡人一起玩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如果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樣子,最大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玩的沒有其他小朋友好而産生的挫敗感,從而對遊戲産生排斥,導緻不想玩不想上課。這時,老師就要識别和把控孩子的情緒。首先是安撫,轉移注意力,在下一個遊戲中多關注他;或是讓孩子休息一下,把遊戲變得更加有趣好玩,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再邀請孩子一起玩。課後,作為老師會跟蹤孩子的情緒并做記錄,這同樣是在鍛煉孩子的情緒識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遊戲中進行社會化啟蒙。成長的道路總有些小坎坷。我相信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快樂的,隻要我們願意把學習這件事變得快樂,孩子就會變得好學。”
毛毛也認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同時又特别容易玩膩。“家長們要做的就是結合教具和玩具,給孩子們不同的體驗,來豐富他的認知經驗,甚至可以多嘗試給他獨立思考的過程,同時保持積極地互動來保持孩子的關注力,那麼孩子就可以在認知經驗到達一定累積的情況下,萌發自己的邏輯思維,并且在多次的快樂體驗後逐漸發展自己對邏輯思維鍛煉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