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小南春節值班期間碰到的3個案例。
1歲寶寶,吃了核桃,卡在左主支氣管,整個左肺都白了,(簡單的說,因為堵住了,就沒有氣能進去,黑色部位是氣體的顯影,沒氣進去,就都白了)。這種情況,一般五官科喉鏡取出。
寶寶吃了花生,嗆進左主支氣管的分叉位置,通過五官科評估後,喉鏡試取,深部進入支氣管亞段的,需通過支氣管鏡取出。
1歲半的孩子,瓜子嗆入主支氣管隆突靠右位置,到急診時呼吸急促明顯,予急診喉鏡取出後轉危為安。這個異物的位置在偏差一點,就很可能會窒息危及生命了。
過年除了大魚大肉,還有很多好吃的比如幹果炒貨啥的,每天都是吃吃吃的節奏,加上事情一多有時候顧不上小家夥,什麼紐扣、硬币、藥片、玩具零部件等,都容易被寶抓到嘴巴裡……得,派個人專門看着小家夥吧。
寶寶為什麼是異物卡喉的高發人群?
寶寶的年紀越小,越容易發生異物卡喉。
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一定的吞咽能力 好奇心強 會厭軟骨發育不成熟,就很容易把塞嘴裡的東西吸入氣道,輕者氣道阻塞重則窒息。
可就算24小時看着寶,也怕有1分鐘的疏忽,
寶寶卡喉最常見的異物有花生、瓜子、果凍、桂圓等過年期間常備的零食,也有飯桌上的雞鴨骨頭等。
怎麼判斷寶有沒有異物卡喉?看有沒有這些症狀:
突然劇烈咳嗽、要嘔吐、嗓子啞、面色青紫呼吸困難。有的寶可能還會吧小手放在喉嚨處。
家長發現情況後,給小孩喝水是錯誤的方法,這可能會造成食物進一步膨脹,實施催吐則可能導緻異物卡死。
一旦發現寶寶異物卡喉了,爸媽千萬别猛力又胡亂地拍寶寶的背,這樣很可能會讓異物越陷越深。
也别讓寶寶猛喝水,萬一讓食物進一步膨脹呢?
胡亂催吐也不行,說不定會讓異物卡死。
寶寶異物卡喉了怎麼辦?
1歲以下的嬰兒,可以用背部叩擊法及胸部沖擊法自救。
具體步驟如下——
背部叩擊法:爸媽用一隻手固定住小寶寶的頭頸部,讓保持他臉朝地、頭低屁股高的姿勢;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手掌根部連續叩擊寶寶肩胛區 5次。注意,用手掌根部才不會叩傷寶寶。
胸部沖擊法:臉的位置和上面相反,需要把小寶寶翻轉成臉朝天,頭低屁股高保持不變;然後爸媽用食指、中指連續按壓其胸骨下半部 5次。注意,是用手指的肉肉的部位按壓,不是手指尖。
以上兩種方法,爸媽可以視情況反複交替進行,一直到寶寶把異物排出為止。
1-3歲的幼兒,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自救(同背部叩擊法):
爸媽或其他施救者單腿跪地或坐着都行,隻要能把寶寶的肚子擱在大腿上,還是頭低屁股高的姿勢就行。然後連續用力拍擊背部(兩肩胛骨之間)5次,5次後看看異物有沒有被排出,沒的話繼續,如此反複進行。
為啥用這個辦法?原理一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二是利用振動的作用。
這個辦法有局限性,僅限異物吸入後短暫瞬間,如果吸入時間較長或異物較大此辦法無效,那還是停止自行施救,麻利點火速送寶寶去醫院為妥。
3歲以上的寶可以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具體步驟如下
1、站在寶背後,雙手放于寶肚臍和胸骨間,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頭,雙臂用力收緊,瞬間按壓寶胸部。
2、持續幾次按擠,直到氣管阻塞解除。
3、如果寶寶意識不清醒,可以讓他平躺在地上,雙手疊放,掌心對準寶胸部正中線臍上部擠壓。
沒效果或症狀加重,也馬上去醫院。
如何預防寶寶異物卡喉?
小南第N 1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預防,預防,預防!
家裡先檢查一遍,容易被寶吞咽的小東西要放好(玩具也要檢查一遍);
3歲以下的寶最好别吃炒貨和幹果,實在要吃弄得碎碎的;
5歲以下的寶别吃果凍和泡泡糖;
寶寶吃東西時不要玩耍和逗弄;
小寶寶吃東西和玩耍時一定要有人看着。
好啦,就到這裡吧,各位爸媽請保持高度警惕,警鐘長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