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随着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不斷提高,更加關注自身,關注身心健康。黃褐斑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損美性疾病,女性多見,雖較少見痛、癢等不适症狀,但易影響美觀,甚至進一步影響人際交往及心理健康。其發病機制尚不清,現認為與日光照射、内分泌、遺傳因素等關系密切。目前對于黃褐斑療法衆多,但療效常不盡人意。
一、了解現代醫學對黃褐斑的認識,黃褐斑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需重視
目前對于黃褐斑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主要認為與紫外線、内分泌、炎症反應、遺傳等因素有關,近年來,在不斷研究中發現,黃褐斑的病理表現不僅僅包括黑素細胞,同時還有角質形成細胞、肥大細胞、基因調控異常、新生血管和基底膜破裂等等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些可能的複雜機制下,使黃褐斑的治療難以形成靶向針對性,在治療後也很可能複發,對其病理的認識與理解是開發新治療方案的關鍵之一。
1、屏障功能受損
黃褐斑的流行病學調查中顯示,皮膚敏感、屏障受損等在黃褐斑誘因調查中越來越突出。關于其構成較形象的描述為“混凝土與磚架”,“磚架”為角質形成細胞,“混凝土”則是脂質物質填充。表皮屏障功能的好壞,對于皮膚含水量的保障,以及皮膚炎症、血管擴張、色素沉着的發生發展都有着重要影響。皮膚屏障的受損會帶來一系列影響,在黃褐斑的發生發展中都有重要地位,恢複屏障功能在黃褐斑治療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2、血管因素
黃褐斑皮損處的毛細血管增多、管徑增大等血管改變在越來越多的研究中被發現。基于此,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有學者提出将黃褐斑分為色素型、血管型和混合型(包括色素優勢型和血管優勢型),并運用該分型指導臨床,對黃褐斑進行更精準治療。而在對于合并血管問題表現的患者治療上,Nd:YAG激光、Q開關1064mn激光結合PDL治療及氨甲環酸的口服與導入等均起到了良好療效,更加說明血管因素與黃褐斑發病的關聯性。
3、心理精神因素
黃褐斑與心理精神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好發于顔面部的黃褐斑十分容易影響女性對皮膚外觀的感覺,從而産生困擾、尴尬、抑郁等負面情緒,在一些文化中,面部色素異常甚至與厄運有關。患者總體心理壓力較大,個體心身健康水平偏低,主要情緒障礙表現為抑郁和焦慮。
黃褐斑患者抑郁及焦慮水平高于正常人,這種抑郁和焦慮情緒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一定影響。另一方面,不利的精神刺激可能通過下丘腦-垂體系統促使促黑色素細胞激素增加,緻色素沉着。在這種相互影響下,學會正确疏導和處理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治療态度和生活态度尤為重要。
4、其他因素
部分研究顯示,黃褐斑患者中,血清鐵與鋅的含量較健康人群低,鋅和鐵能抑制銅的吸收,皮膚的微生态是一個複雜的環境,在正常情況下可維持動态平衡;在微生态失衡時,黃褐斑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血中過氧化脂質含量增多,全血黏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等與健康人群差異較明顯,提示黃褐斑與血液流變學關系較密切。
二、了解絡病理論與黃褐斑之間的關系,皮膚病的發生,與絡脈關系密切
1、關于絡病理論的認識
絡病理論作為中醫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源于“内經”,奠基于“傷寒”,葉天士集大成提出“久病入絡”、“久痛入絡”觀點,在後世實踐中不斷發展與完善。絡雖為經之分支,在生理上有較鮮明的自身特點,作為經絡運行之末。
極易受全身氣血影響,易寒易熱,易虛易實,易瘀易滞。而不論新久,邪氣均可犯絡而導緻絡病,由外而内者,病程較短,治療較易;由内而外者,病程較長,虛實夾雜,邪盛而正虛,“久病入絡”,治療比較困難。
2、絡病理論與黃褐斑
皮膚病的發生,與絡脈關系密切。經脈與絡脈将精氣布散于皮膚一定部位,起到潤養作用;其布散的衛氣助皮膚抵禦外邪,但也易因外邪侵襲發病。如《素問》言:“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于絡脈。”
《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言:“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在絡脈中,氣血津液的流動是雙向的,可離經布于髒腑,又可向經注經脈,但都基于滿溢灌注之基礎。即隻有在血氣滿溢時,才可進行正常的雙向流動生理功能。
因此特點,絡脈在病理表現上更加易瘀易滞。黃褐斑的發生與脈絡血瘀或脈絡失養有密切關系。而黃褐斑的病位雖在皮膚,其發生發展也與肝脾腎等髒腑失調相關,在臨床治療中,将兩者的治療動态結合,認清主次,是黃褐斑中醫治療的重中之重。
三、從“久病入絡”談對難治性黃褐斑的認識,中藥内服的效果相對較慢
黃褐斑作為一種慢性、易複發的損美性疾病,以面部出現明顯色斑、面色暗沉為主要表現,早在《黃帝内經》有言:“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究其根源,因作為一身之本的腎精随年齡增長而衰,在後天虧損的加持下,腎水不足,久之不涵木而傷肝陰。
同時因其損美性,易對患者心情造成不良影響(如煩躁或低落),甚至影響正常社交;在情緒影響下,易進一步耗氣傷陰,緻肝腎不足。髒腑氣血失調,氣機不調而氣滞血瘀,瘀滞則經脈不通,脈絡瘀阻而生斑。故本病的發生,肝腎不足為内在基礎,氣血郁滞,脈絡瘀阻為重要誘發要素。
首診患者中,若有明确黃褐斑誘發因素,如日曬、妊娠後、勞累過度等,以純中藥内服調理為主,中藥内服的中後期輔以中藥面膜或醫用敷料外敷療效較佳,起效較快患者2個月左右可見明顯效果,部分患者起效相對較慢,一般在3個月左右才可見到明顯效果,但複發率均較低,在停止治療後3~6月随訪中未見明顯複發。
而在部分患者中(如誘因不明顯或病程較長,且往往接受過不少于一種療法,但療效不佳),對于純中藥内服治療起效更慢,雖其他伴随症狀(如月經不調、乏力、失眠、頭暈等)均有明顯好轉,但黃褐斑的消退較慢或不明顯。難治性黃褐斑的特點是黃褐斑患者經傳統治療方案治療後療效不佳,和/或病程較長(5年及以上)。
以傳統醫學角度看來,外用氫醌等或激光為主的療法,均治在皮膚,而傳統醫學理論認為,黃褐斑雖病在皮膚,其形成與髒腑經絡的功能失調有關,需調内以治外,且久病之後,其證虛者居多,又“久病必治絡,謂病久氣血推行不利,血絡之中必有瘀凝”,易夾瘀蘊濕,故治宜通補結合。
結語:在祖國醫學中,黃褐斑稱“黧黑斑”、“面塵”等,以髒腑失調、氣血失和為主要病機,中醫治療強調以内養外,在臨證實踐中積累了大量治療經驗,療效确切,但起效相對較慢。現臨床多用聯合療法治療黃褐斑,其中中西醫聯合治療療效顯著,并以中藥内服聯合激光治療為主;但由于種種原因,激光在許多地區及患者中不便作為第一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