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漢服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了。大家在日常出行的時候,應該也能見到許多穿着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吧!那麼大家在穿着漢服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戴上美麗的漢服配飾呢?
提起漢服配飾的時候,那就不得不提到發簪這樣的一種飾品啦!發簪可以說是每個漢服小仙女都必備的一種發飾了吧!其實,古時候的發簪,也有另外的一個名字,那就是“笄”。那麼,什麼是笄?什麼是及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笄,古代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曾在河姆渡遺址出土。在古代,漢族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行笄禮表示成年。
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儀禮·土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禮記·内則》:“女子許嫁,……十有五年而笄。”則又指出嫁的年齡。
《聊齋志異·胭脂》:“東昌卞氏,業牛醫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一回:“老者便對布庫裡雍順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棄,願附姻好。’”
我們所說的及笄禮是指女子15歲的成人禮儀,據《禮儀·内則》記載:“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也就是女孩子15歲以後就可嫁人成為婦了。
這裡所說的“笄”是指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女孩子到15歲就要将頭發盤起來,用簪子束好。此後女子随時可以出嫁。
女子的及笄禮并不像男子的弱冠禮那樣隆重,主要與我國社會重男輕女有關。但也有一定禮儀程序,并不能随随便便的成人,也算是一個見證。北宋的司馬光《書儀》和朱熹的《家禮》對女子的及笄禮都有相關的記載。
但女子的成人禮一般在世家大族裡才會有,普通家庭很少有,貧困家庭更不用說了。《宋史》有專門公主的笈禮記載。
古代女子必須經過笈禮才能讓男子迎娶。沒有舉行過笈禮的女孩子,是不能嫁人的。不過并不是15歲就要舉行笈禮的,二十歲也可以哦,這點是不是大家沒有想到的呢!
看完這篇關于及笄的文章之後,大家對古代禮儀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大家在之前,有了解過這些相關的禮儀嗎?一起留言讨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