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必背三條定律
道德經必背三條定律
更新时间:2024-08-28 14:23:16

前面一章我們用通俗的白話對《道德經》第一段作了叙述,現在我們對其進行解讀。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

綿綿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道德經必背三條定律(道德經白話解讀二)1

“道可道,非恒道”。這句話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解讀過。

“道可道”,事物的變化發展及其結果是由事物的陰陽數決定的,因此事物變化發展的道是可以推算預測的。“非恒道”,事物的變化發展及其結果不僅是由事物的陰陽數決定的,同時又受外界客觀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客觀環境,事物的變化發展以及結果也不相同

“道可道,非恒道”告訴我們事物變化發展既有其一定的規律和必然性,同時又受到外界環境和條件的影響和約束,所以我們不要認死理,要理性和客觀看待事物的變化發展,既要尋求事物變化的規律,同時又要尊重客觀和事實。

“道可道,非恒道”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本特性之一,簡單地說就是實事求是

“名可名,非恒名”這句話比較好理解,這裡就不再贅叙了。

“無,名萬物(帛書版有一個版本是“萬物”,應該是正确的 )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句話後人誤解太深了。

首先我們把《道德經》的“有和無”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事物“有和沒有”、“存在和不存在”,老子說的很清楚“有和無”都是玄,也就是說“有和無”是事物變化的兩種不同狀态和過程。

無:通蕪,指初生的寂然不動原始狀态。

古語“無”演變為現在的三個字即:無、亡和蕪,亡:事物原來存在,現在不存在了稱之為亡。 無:事物原本就不存在稱之為無。這裡應取“蕪”字的含義,指的是事物最初的寂然不動的原始狀态。

有:不是存在的意思,是發生了,得到結果的意思。比如:有事了,有病了。

“無 名萬物之始,有 名萬物之母”,我們可以換個說法:“無”是萬物開始的(變化)狀态,“有”是産生新事物的過程,也就是産生萬物的過程,天地萬事萬物都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通過“有”的變化而來的

顯然“無”就是黑格爾所說的“量變”,“有”就是黑格爾所說的“質變”(某種意義上講黑格爾是第一個真正理解《道德經》的人)。

事物處于量變時,事物的變化是不明顯的,而質變時事物變化加劇,事物根本性質的發生改變,産生新事物(結果)。

所以老子說:“故 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

這裡的“欲”切記要解釋為其本義“見物心動”,也就是看見事物的狀态後就要留心注意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所以,看到事物處于“無”(量變)狀态時一定要留心注意,來觀察事物細微的變化;看到事物處于“有”(質變)狀态時一定要留心注意,來觀察事物變化的結果。

道德經必背三條定律(道德經白話解讀二)2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這句也比較好理解,說明“無”和“有”雖然名稱不一樣,但都是指的事物的變化,老子統稱為之“玄”。

通常人們都把這個“玄”解讀為高遠、高深莫測,玄妙難以捉摸,難以理解的意思。

這種解釋來源于後人對《易經》中“天玄地黃”的理解。

通常人們把“天玄地黃”理解為: 地隻有一種顔色,而天則是赤黑的混色(古時“玄”的原義是赤黑兩種顔色的混色),而天空本來就是幽遠深不可測的, 所以後來人們想當然地就認為“玄”應該引申為玄奧、玄妙,幽遠深不可測。

其實這種解釋本身就是錯誤的。

“天玄地黃”中這個“玄”的含義并不是玄奧的意思,而是含有兩種不同狀态的事物,“玄”的赤色代表太陽,指白天,黑色是指黑夜。如上古神獸玄武也是龜蛇雙獸所合成,而上古神話說的玄冥也是海神和風神的雙神。

“天玄”指天是由白天黑夜兩種狀态、過程不斷交替變化組成的。

“天玄地黃”的意思是:天是由白天和黑夜交替變化的,而大地是不變的黃色,黃土地。

這句話的寓意是:天者陽,需要不斷運動變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者陰,以靜為本,地勢坤君子以厚載萬物。天靜止不動将有災禍,地動将有災禍。

老子把“有”和“無”稱作為玄,就是說明“有”和“無”就像白天黑夜一樣是相互生成交替變化的,“有”和“無”是循環往複交替的事物變化兩種狀态和過程。

“玄之又玄”就是從一種玄到另一種玄,循環反複,交替變化,也就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有無相生,兩種狀态相互交替變化的意思。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從“無”開始的,從“無”發展到“有”,即無中生有; “有”的狀态下,就産生了新事物,所有新事物都是由“有”産生的,即有生萬物萬物生于有。新事物産生後,就進入“無”的狀态,然後再發展到“有”。如此循環往複變化發展,這就是天地萬物變化發展的方向和途徑。

道德經必背三條定律(道德經白話解讀二)3

綜上所述,老子的以上哲學理論和黑格爾的辯證法完全吻合,“有無相生”和“玄之又玄”的理論就是辯證法三大規律中的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可以看出黑格爾讀懂了《道德經》的部分思想内容,并接受和繼承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他的辯證法。

黑格爾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對立統一的思想來源同樣也是來自《道德經》,後面的文章我會再結合《道德經》内容解讀作具體的介紹。

下一章繼續解讀《道德經》第一段的内容,敬請期待。

弘揚中華文化,研讀國學經典。

歡迎留言評論,批評指正。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