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連娜申請再次加入樓棟志願隊伍,參與小區本次疫情防控樓棟志願服務工作!”8月27日,晨跑結束看到小區群裡發出臨時管控通知的消息後,成都文旅集團黨群工作部主管連娜第一時間在小區樓棟志願者群中發了上述信息,報名參與樓棟志願服務工作。
發完這則信息後,她翻開今年7月組建的“錦東庭園小區十棟志願小組”微信群,才發現不止她一人,群内每個人,都在小區群中發出再次加入樓棟疫情防控志願工作的申請。
“太好了,十棟志願小組從7月組建以來,第二次原班隊伍再次出征!”發完信息後,連娜趕緊下樓開始工作。
從8月27日錦東庭園小區封控至9月4日,連娜已在疫情防控一線當了8天志願者。9月4日晚,她将自己的志願服務經曆記錄下來,寫成了“戰疫日記”。
連娜
2022年9月4日晚12點 天氣 晴
這幾天,我多了一個稱呼:大白。
8月27日收到小區封控信息後,想都沒想就加入小區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主要承擔樓棟住戶微信群觀察員、後勤保障員等職責。
一線的工作繁雜且瑣碎,不僅要發放生活物資,協助醫護人員開展核酸檢測,還要向小區居民宣傳防疫政策,統計調配物資等。這兩天,大家幾乎每天連軸轉,不僅信息量大,通常晚上工作結束後還在複盤總結。
很開心的是,每次“戰鬥”,我都不是孤身一人。這一次,和我住在同一小區的同事小李妹妹,鄰居徐姐姐、小耿妹妹、壯哥也共同投入到志願工作中。事實上,這也不是我們第一次并肩作戰了。
連娜和同事在一線疫情防控現場
回憶7月那段志願服務工作
“連娜,你出小區沒,小區隻進不出了!”
7月的一天早上,同事小李妹妹着急地打電話給我,當時我已快到單位。接完電話打開小區群,才收到小區臨時封控并确定為中風險區的通知。當天很忙,下班回到小區門口已是第二天淩晨3點,我在門口拍了張安靜的街道,便進入小區回家休息。
我想,是一種緣分讓我可以認識所住樓棟的志願者們。
封控第二日,我向社區報備申請加入小區志願者工作。在小區物資轉運第一站承擔了一下午物資轉運志願者後,我被拉入樓棟志願小組。随着每日物資分發、樓棟住戶業主群内的疑問解答、統計住戶信息及協助完成核酸檢測的團隊工作,讓我看到了小組其他10餘人的努力和無私奉獻精神。
7天志願服務工作完成後,大家都提議不要解散微信群。就此,大家也時不時一起在群裡回憶那段經曆,總會引起共鳴。
連娜和同事在一線疫情防控現場
8月封控時期樓棟裡的那些事
8月27日封控,也很突然。不一樣的是,這次我多了一些志願工作的經驗,也有了更多感受。有一些小片段,我想它們值得被記錄。
片段一:樓棟中有幾戶住戶,是年齡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家中無青壯年子女。考慮到老人年歲已高,每次樓棟進行全員核酸檢測時,我都會提前給幾位老人打電話,告訴他們稍緩下樓,不要着急,注意安全。老人每次都會在做完核酸後道一聲“謝謝”。
片段二:截至今晚,小區封控期間共計組織完成5次核酸檢測,每次都會因為部分租戶未及時登記信息或從小區外返回造成原有名冊需要更新。而每次完成核酸信息确認後,為了下次樓棟核酸檢測更快速,必須在當晚更新名冊,發送小組組長,以确保樓棟人數統計準确。9月2日晚完成第五次核酸檢測後已是淩晨12點,剛回到家我就打開電腦開始進行名冊更新。半個多小時後,将名冊發給小組組長,我的心才踏實下來。我想,這也是一份責任所在。
片段三:封控期間,我們曾兩次收到區政府發放的愛心蔬菜包。每次發放的數量巨大,志願者們二話不說一起去幫忙卸貨,卸完還要搬運分發到每一戶住戶手裡。志願者隊伍裡有很多和我一樣是女同志,每次搬完貨後大家的衣服都濕透了,手套裡更滿滿是汗,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9月3日下午分發完蔬菜包後,我發了個朋友圈,當時還被朋友們調侃說:“平日鍛煉得好,這時候充分體現了身體素質。”可見這也是“女漢子”的優勢所在了。
連娜在一線疫情防控現場
“你能去就一定要去”
9月3日上午,我曾收到工作單位領導發出集結志願者隊伍馳援錦江區的通知,當時我也是想都沒想,立即報名申請。報完名才突然意識到自己身處中風險區域,無法加入。
“你能去就一定要去。但現在,既然處于封控區域,那就在小區裡做好志願服務工作。”這是母親對我說的話,也是一個老黨員的話。母親是我堅強的後盾,她總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每次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她沒有多的話,隻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你放心去,家裡有我。”
截至落筆的今晚,這已是我在小區做志願服務的第8天。這8天裡,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學會了新技能,有開心,也有委屈。相比工作單位集結馳援中高風險區的“家人們”而言,我做的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有時看到他們現場志願服務的照片和視頻,總會為他們能在短時間内奔赴最危險的地方照顧“大家”,把自己的“小家”毅然放下而感動。
我也時刻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充滿力量的人,因為身邊都是如我一般充滿力量的人。
連娜和同事在一線疫情防控現場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