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預科班考試内容?少數民族預科班模式是當前培養優秀少數民族人才、為民族地區建設和國家發展輸送新鮮血液的重要形式預科班少數民族學生群體較為特殊,他們不僅處于學業進步的過渡階段,還存在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呈現出較多個性化特征,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值得重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少數民族預科班考試内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少數民族預科班考試内容
少數民族預科班模式是當前培養優秀少數民族人才、為民族地區建設和國家發展輸送新鮮血液的重要形式。預科班少數民族學生群體較為特殊,他們不僅處于學業進步的過渡階段,還存在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呈現出較多個性化特征,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值得重視。
文化差異相對較大,适應性不足。少數民族有自己個性的習俗、文化,甚至宗教,學生進入預科班學習後,面對的是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巨大差異。預科班的學生大多年齡較小,沒有獨立生活的經曆,對于新接觸的學校學習和生活環境,往往無所适從。面對陌生的文化、習俗、語言,他們有時會處在自身文化背景和現實文化環境的極大矛盾中,很容易選擇逃避。因此,适應環境是順利開展學習的第一步。此外,缺少了過去家庭環境的督促和管教,學生很容易在自由散漫中度過短暫的預科班學習,不能及時在新環境下轉換身份,從而産生巨大的環境适應壓力。
文化基礎相對較弱,心理負擔重。預科班的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加之部分偏遠地區師資力量薄弱,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少數民族考生尤其是來自西部的考生,基礎較為薄弱,文化素質相對不足。一些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能力不足,不僅在生活中會遭遇不便,在學習上也會面臨困境。長此以往,學習積極性會被挫傷,甚至産生自卑心理,為個人未來的長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文化認同相對複雜,小團體明顯。新的環境下,人們更傾向于建立以共性為基礎的人際交往圈,少數民族學生也不例外。加之語言文化的差異,少數民族學生更願意和本民族的學生建立聯系,以彌補鄉愁,尋找共鳴。随之就會産出基于語言、文化、宗教背景的小團體。這不利于加深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也不利于同學間的和睦交往。
文化價值相對迷茫,主動性不強。預科班是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一個緩沖階段,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謀求個人更好的發展。正因為如此,預科班學生的學習态度和學習效果至關重要。預科班學習結束之後,根據學習情況選擇未來大學的專業,才意味着新階段的真正開始。而在短暫的過渡時期,很多學生缺少獨立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對于自己未來的規劃不清晰。這對于個人潛能的挖掘和能力的發揮是不利的。民族地區抓團結、抓發展,都離不開教育這個基礎性工作。少數民族學生是國家未來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建設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增強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提升綜合素養,是少數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
注重核心價值引領,培養共同體意識,加深文化認同。注重德育的深入引領作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曆史觀和文化觀。加設少數民族學生德育學分,在必修課中導入核心價值觀教育相關課程,增強各民族學生的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民族學生在各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中發揮作用,促進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
結合顯性和隐性課程教育範式,雙管齊下,關注學生生活。在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特殊性。除了通過預科班模式開設的少數民族必修選修等顯性課程之外,要更加注重隐性課程。注重學生的第二課堂的隐性教育,深入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凝聚力,讓各民族學生在實踐中建立正确的民族觀。
完善考核獎懲和預警幫扶機制,細微管理,深化考評體系。通過建立完善獎助學金制度,調動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單獨設置優秀傳統文化類課程獎勵,以加深預科班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家庭情況,對于家庭确有經濟困難的予以幫扶。此外,将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考評範圍,激勵學生的學習和社會參與。建立學業預警幫扶制度,建立家校聯系制度。
夯實少數民族學生教育輿論陣地,豐富載體,推陳出新。随着新媒體和自媒體的不斷興起,現階段的少數民族教育也迎來了機遇和挑戰。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加速了西方文化的傳播,對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造成了沖擊。要想在少數民族學生教育過程中抓住機遇,首先要尊重文化差異,認識到交流過程中所産生的文化認同危機,注重文化融合;利用新媒體和自媒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陣地,借助信息化手段豐富教育活動的開展形式,不斷創新,注重現階段教育的時效性,為民族教育和地區發展不斷注入積極動力。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07日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