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十年砥砺奮進,十年跨越發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曆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2020年7月,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号探測器正式啟航。經曆近一年、4億多公裡的飛行,天問一号攜帶祝融号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成功着陸。從2021年5月傳回着陸後的首批照片,到今年5月發現火星水活動迹象,一個月前,祝融号首次揭秘了火星烏托邦平原的淺表結構,上億公裡之外的火星探秘,祝融号不辱使命。
十年來,浩瀚太空正留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印記。
“嫦娥”奔月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開啟中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1731克月球樣品,發現了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等重大成果,正不斷改寫着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中國空間站實現從設計、制造到測試的全過程,太空交會對接的時間從44小時縮短到7個小時,航天員駐留時間從十三天增加到半年。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自立自強,是使命擔當,更是民族前途。
北鬥衛星,遠在天外,近在身邊。在北大荒黑土地上,“天上北鬥導航 地上無人農機”正在幫助人們實現坐在家裡種地的夢想。基于北鬥系統的各種作業機、收割機、播種無人機等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産效率。近日,北鬥衛星日定位量也首次突破1000億次。
福建東部沿海的一個小漁村——牛澳村今年6月迎來了第一座5G基站的開通,漁民坐在家裡就能輕松查看漁排的情況。從5G農業、5G礦山到5G工廠、5G醫療,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移動網絡,并實現了5G的規模化應用,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
十年來,面向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正不斷推動産業向中高端穩步邁進。
不久前,随着“京華号”盾構機不斷掘進,北京東六環路40米深的地下,一段嶄新的地下隧道順利貫通。從翻山越嶺,到穿江跨海,我國盾構機成為建造地鐵、公路、隧道的利器,并占據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9月29日,C919大型客機取得型号合格證,标志着我國具備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的能力。多年夢想,一飛沖天!我國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的集群式突破,打造了一條體系完整的航空創新鍊、産業鍊。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多次強調,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使中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洲際量子通信。“九章”和“祖沖之”二号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使我國成為目前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都實現這一關鍵技術突破的國家。不久前,我國科學家又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公裡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
我國布局建設的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32個已建成運行,部分設施邁入全球第一方陣。中國天眼建成運行成為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穩态強磁場實現45.22萬高斯的穩态磁場,刷新世界紀錄,大科學裝置正在成為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十年跨越,着眼全局、未來可期。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投入力度最大的十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80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增至十年前的3.6倍。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發展質量最高的十年。高新技術企業數從2012年的4.9萬家增加到2021年的33萬家,高技術産業體量更大、質量更優、基礎更牢。
這十年,是我國科技實力提升最快的十年。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十。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第34位提升到了第11位。
壯麗航程,氣象萬千!站在新的曆史起點,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必将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肩負起時代重任,在偉大複興的征程上奮勇前進,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來源:央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