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 (北朝民歌)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
央視網消息: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賽場上解析《木蘭辭》時表示,它是第一個成功塑造女英雄的文學作品,因為《木蘭辭》的脍炙人口,以至于後來所有的女英雄都打上木蘭的烙印。
蒙曼教授解析《木蘭辭》
花木蘭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女英雄,之所以會“替父從軍”是緣于當時府兵制的制度“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很多人認為,木蘭從軍是北方尚武精神的最好體現,其實更是民族融合最好的體現。
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中像木蘭這樣的女郎也可以“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另一方面,木蘭不願做“尚書郎”,隻想“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這首辭體現了對國家的忠義,對家庭的孝道和花木蘭身上那種義烈之氣與勇武精神的完美融合,這就是中國古代引人矚目,同樣讓人心馳神往的民族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