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趙先生,吃完晚飯後覺得肚子有點撐,想下樓溜達溜達,消消食,可誰曾想,剛站起身來,突然兩眼一黑,随後重重地栽在了地上。
家人看到後連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将趙先生送往醫院治療,急診室醫生看到趙先生的第一眼,就判斷出趙先生可能與急性腦梗發作有關,連忙為其行腦部CT檢查,結果如醫生判斷的相同,趙先生患有急性腦梗。
好在送醫及時經過醫護人員的緊急搶救後,趙先生算是保住了一條命,但也因腦梗發作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左側肢體永久性癱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偏癱”。
搶救過程中,病人家屬一直在搶救室外嚎啕大哭,趙先生的妻子一邊哭訴一邊嚷嚷着:“老趙平時身體一向很好,怎麼就突然患上腦梗了,老天爺真是不公平”。
在ICU短暫居住兩天後,趙先生終于清醒了,在與醫生交談中才明白,原來趙先生确診腦梗是有前兆的。
早在三個月前,趙先生就感覺自己頭暈頭痛,渾身乏力,有時莫名其妙地還會出現雙眼發黑,心慌耳鳴的症狀,剛開始還認為是換季身體受涼導緻的,也就沒放在心上,沒想到竟然是腦梗在作祟。
趙先生後悔地說道:如果當初自己可以早一些發現,早點來醫院檢查的話,或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命是保住了卻成了整個家庭的累贅。
01
腦梗來臨前3個月,身體或早有暗示,不知道的不妨來了解一下
神經内科羅偉良主任表示:類似趙先生這樣的情況,出現過多種相似案例,腦梗顧名思義就是大腦缺血缺氧,腦袋堵了,血液運行不暢,自然就會導緻全身功能瓦解,大腦作為人體的“總司令官”,發生在腦子上的疾病一般都是大病,稍有不慎就會危及生命。
腦梗發病前三個月是症狀最明顯的時候,這一時期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出現了下列幾種表現,千萬不要忽視,很有可能是大腦向你發出的“求救信号”,早知早受益。
1、短暫性的視覺障礙
腦梗來臨前會使患者出現短暫性視力障礙,具體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變模糊,持續時間約為一小時左右,一小時過後症狀即可自行緩解,隔一段時間後又會出現視力下降,反複發作,病情無常。
短暫性視力障礙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腦缺血缺氧,導緻視網膜供血能力下降,從而出現的病理性反應,千萬不要将其與普通的視力下降,混為一談,以免延誤疾病的最佳治療時間。
2、血壓波動異常
高血壓協議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殺手之一,很多确診腦梗的患者發病之前都會出現血壓波動異常的表現,明明自己的血壓數值一直非常穩定,突然頻繁升高或下降,如果你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的話,一定要将其與腦梗聯想在一起。
3、經常打哈欠
經常打瞌睡,困倦連連,不要認為是自己睡不好,很有可能是因為大腦缺血缺氧導緻腦梗發作的前兆,大腦缺氧血液無法供應就會壓迫呼吸中樞,出現頻繁打瞌睡的表現。
一天打哈欠的數量超過20次,就要考慮是否是腦梗的前兆,這也是大腦向你發出的重要提示信号。
4、手腳酸軟無力
很多确診急性腦梗的患者,回憶自己發病前的表現,都表示曾經出現過手腳酸軟無力的症狀,手裡明明拿着東西,下一秒突然手腳無力,抓握困難。
如果你也經常出現這種異常表現的話,很有可能是腦梗塞來臨的前兆,千萬不要忽視及時就醫檢查才是最關鍵的。
5、頭暈頭疼
缺覺、感冒發燒或某些惡性疾病都會導緻頭暈頭痛,頭暈頭痛已經成為困擾多數老年人的一大通病,如果隻是偶爾頭暈頭痛的話,并不會對身體産生較大的影響,但如果經常頭暈頭痛就要考慮是否是大腦缺血缺氧導緻的,盡早檢查治療,以免腦梗發作。
02
中老年人怎樣做,才能預防腦梗的發生?
(1)定期體檢
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增腦梗患者達551萬人,腦梗塞已經成為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想要預防腦梗發作,一定要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
我國人民正是缺乏體檢意識,導緻疾病橫行,如果,可以在發病初期盡早發現身上的小毛病盡早加以幹預治療的話,或可有效降低腦梗的發生,保護身體健康。
18~34歲的成年人,至少保證每隔兩年的時間定期體檢一次,35~54歲的中年人,至少保證每隔一年的時間體檢一次,55歲以上的老年人至少要保證每隔6~10個月的時間體檢一次,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将疾病扼殺在發病初期。
(2)少吃多動
想要預防腦梗發作非常簡單,就是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堅持運動鍛煉。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能夠提高機體抵抗力,增強身體抵抗細菌和病毒的能力,減少病毒的入侵,堅持運動鍛煉,還能提高心肺功能,促進全身的血液流動,緩解血栓和動脈血管中央硬化的發生,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預防大腦缺血缺氧。
中老年人的飲食原則盡量以:少鹽少油少糖為主,多吃含維生素、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多的食物,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的壓力,降低機體患病的風險。
想要預防腦梗,還應從生活多個方面做起,盡早調整不良的壞習慣,屏幕前的各位朋友對于腦梗這類疾病還有其他看法嗎?可以在下方評論區暢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