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的人們來說,
吸引我們的事情常常是一些有趣的事情,
那些無趣的事情也常常會被人們避而遠之。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們天生就會對一些有趣的事情好奇,
正是那些好奇心驅動了對有趣事情的注意,
由此産生了後來的行為。
可以審視一下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
有多少是有趣的,有多少是無趣的,
當有了這樣的發現之後可以再進一步地去想一下,
我們曾經放棄了多少有趣的事情?
又對多少有趣的事情失去了興趣?
如果把那些事情都羅列出來的時候,
可能會用幾張A4紙。
換一個角度來看,
當下的你對有趣和無趣有什麼樣的認識?
在這些認識中,
那些有趣與無趣又會以什麼樣的标準來區别?
如果你能夠把這些問題認真思考一下,
就會發現,
對于有趣和無趣的概念是什麼樣的。
某些方面來看,
人們對一件事情的認識程度,
決定了對這件事情的态度。
也可以說,
越是熟悉的事物,越是容易産生分歧,
越是陌生的事物,越是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人的天性使然,
喜新厭舊乃是人的天性,
這也是人們的好奇産生的結果。
這樣一說,你可能會覺得好奇不好,
有這樣認識的人不止你一個,
正因為如此,社會才産生了制度,
在制度的框架内,
人們的一些行為才受到了約束。
某個層面上來說,
人們的很多智慧用在了怎麼建立合理的制度上,
因為有更多的聰明人看到了人性中的黑箱有多麼深不可測,
善良與邪惡會在一念之間轉換。
在這樣的轉換中,
可能有趣的人會變得無趣起來,
無趣的人會成為讨厭的人,
被讨厭的人可能會成為離群索居的人。
一個人如果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智慧,
倘若被生活的環境隔離,
很有可能會變得自閉,
那些自閉的人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人總是會處于某種兩難的處境,
為了能夠融入新的環境,
要麼選擇迎合一些不願意接觸的人和事,
要麼選擇拒絕一些不願意接觸的人和事。
在我們身邊總是有這麼兩種人,
一種是有趣的人,
一種是無趣的人。
有趣的人總是做着一些有趣的事,
無趣的人自然做着無趣的事。
其實,
身處其中的人們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到底是有趣還是無趣,
人們常說的“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亦是如此。
寫到這裡想到了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對一個老和尚抱怨,
說自己是來參禅的,
不是過來做砍柴、燒水的苦力活。
老和尚聽過他的抱怨笑道,
明天你坐在這裡參禅吧,
第二天老和尚自己照樣做着平時該做的砍柴、燒水的事情,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
小和尚找到老和尚又抱怨道,
說自己坐在那裡參禅總是參不進去。
老和尚笑曰,“你知道為什麼參不進去嗎?因為你的心中無禅,隻有心中有禅的人才可以參悟到禅。我心中有禅,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在參禅之中。
之所以會想到這個故事,
因為某些事情在我們的心裡有一個根,
無論做什麼事情,
那個根是什麼模樣,
就會結什麼樣的果。
任何事情的轉換都是由身處其中的人決定的,
也可以說,
某些事情的根在心中是什麼模樣,
就會朝着哪個方向轉換。
某種意義上來說,
一個有趣的靈魂,
做任何事情都會把它做成有趣的事情,
反之亦然,
那些擁有無趣靈魂的人,
做任何事情都會把它做成無趣的事情。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