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我們人類支撐行走、站立等行動的重要部位,但日常中往往也會受到一定的傷害,比如說腳上經常會起水泡,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又該怎麼處理水泡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外部真菌感染
腳部是用來行走的,每日的運動量越大,腳部承受的就越多,出于保護腳部的原因,大多數人會穿鞋襪,自然而然的腳部就處在了一個密閉的環境中,腳部的汗腺是其他部位的2-4倍,這就意味着腳會更容易出汗,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鹽以及尿素,當汗液達到一定的量時,就會滋生細菌、真菌的産生,導緻腳部感染。
面對這種情況,要怎麼處理呢?首先要勤洗腳、鞋以及襪子,這些都是容易滞留汗漬的地方,需要及時的清理,來保證腳部處于一個幹燥、健康、衛生的環境中,如果産生了水泡,如果不是很大影響到走路的話,盡量不要刺破,因為真菌一般隻在腳的表皮和舊皮質中活動,在沒有殺菌就刺破水泡,可能會造成感染。所以建議,可以塗抹酊膏之類的外用藥,當然這也隻能局部的殺死腳部的真菌,更重要的是需要衛生的維持,才能避免複發。
2、鞋子不合适
生活中我們難免買到不合腳的鞋子,但不是每一次都會退貨,所以有時候就将就着穿了,但是當我們長時間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走路時,會給我們的腳帶來一些麻煩,比如說水泡,鞋不合腳,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在連續不斷的摩擦中,會産生腳部的外傷和水泡。此外如果鞋子質地過硬也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選鞋的時候要格外謹慎,認真挑選屬于自己尺碼的鞋子,一般以穿入後能塞下一根手指為佳,如果是偏運動内的鞋子,比如登山鞋、球鞋之類的,要适當緊一些。在挑選鞋子質地的時候,要注重外硬裡軟,足底要有一定的坡度,能給足弓足夠的支撐。當這種水泡産生後怎麼處理?首先用清水清理腳部,用消毒的針刺破水泡,清理創面并用碘伏塗抹,盡量減少走動以免摩擦傷口,此外不要主動撕掉水泡周圍的皮質,待到傷口愈合自然脫落為好。
3、運動量過大
很多人喜歡逛街,有時候一高興玩的有點久,回家發現腳上起了個大水泡,這是因為我們長時間的走動讓腳上局部的細胞受損,此時白細胞會出現吞噬受損單位并修複創傷,就會形成水泡。
運動對身體是一件很受益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注意運動量的掌控,過量運動同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如果走路較多的話,要換上一雙質地柔軟的襪子,這樣能減少摩擦,避免腳部受到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