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杏花小學教師公益直播課?魯網8月2日訊臨沂汪溝杏花小學王轶璇老師《讓教師愛上教學》一書,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新的領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臨沂杏花小學教師公益直播課?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臨沂杏花小學教師公益直播課
魯網8月2日訊臨沂汪溝杏花小學王轶璇老師《讓教師愛上教學》一書,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新的領悟。
暑假裡,王轶璇認真讀了趙國忠的《讓教師愛上教學》這本書。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輕松快樂的去工作,如何去熱愛,去更熱愛我們的職業呢?這不正是王轶璇内心的疑問嗎?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賞了兩邊的風景,低頭前行的那份茫然讓王轶璇的内心格外苦悶。順着淡淡的墨香她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她豁然開朗。《讓教師愛上教學》本書針對新修訂的課程标準為老師提供了高效教學的45個技巧,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并針對各種教學問題和狀況,提供給教師日常用的“錦囊妙計”。王轶璇感受到書中字裡行間流露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王轶璇更加明确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職責主要定位在知識的輸出和傳遞上,就像是把知識從一個倉庫搬運到另一個倉庫,這樣一來老師就變成了知識的“搬運工”,職業活動變成了一種單調乏味、簡單重複的機械“操作”,日複一日的按部就班地工作,循環往複的課堂教學使廣大教師身心疲憊,産生了“職業倦怠”,淪為了隻是按照固有程序機械運行、毫無思想、缺乏創新意識的“教書匠”。在這種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隻是把自己的工作視為一種義務和奉獻,體會不到自己職業生活的快樂、幸福,感受不到自我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實現。理想的課堂教學是既有助于學生成長,又有益于教師提升教學生命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體現,課堂教學成了一種自己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理想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是教師個人的幸福生活和不斷持續發展的源泉。
當我們把教學視為自己的生命活動時,我們所面對的文字就充滿了靈性和活力,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就充滿了智慧和激情,課堂就成了不斷淨化自己靈魂、挑戰自身能力、激發自身智慧,不斷促進自身成長變化的場所。作為教師,要邊教邊學,需要把學到的東西投放課堂,改造課堂,促進教學變化。感悟“教”的變化,有利于增強“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說,教師的幸福就蘊含在這良性互動過程和結果中。
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把教師的講課分成兩種講法:一種是照着講,一種是接着講。所謂照着講,就是書上有什麼,我就教什麼,這叫照本宣科照着講;老師怎麼說,我就怎麼講,這是依樣畫瓢照着講;過去怎樣講,今天還是那樣講,這叫固步自封照着講。照着講離不開書本,離不開定論,舍不得過去。所謂接着講,就是對書本要批判性的講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講完現有結論,接着有自己的看法和質疑,這是超越定論接着講;對自己受教育時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對聽到和學到的其他曆史的教學方法,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借鑒中批判,在借鑒中創新,這是超越前人接着講:對自己的教學始終抱着批判的态度,始終“不滿意”并緻力于改進使自己“滿意”,這是超越昨天接着講。照着講天天如此,始終如此,盡管可以輕松一點,但卻難免枯燥和痛苦。接着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它将使我們對教學充滿期望,并享受實現希望的幸福。原來,“教師”也可以精彩。感謝工作,讓我們生存,也帶給我們快樂,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靜下心來思考,覺得充實而有意義。愛上工作,也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王軍
來源::33 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