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
這個字的造型,很明顯地表達了其含義:把蟲放在器皿裡。
《諸病源候論·蠱毒候》:
“多取蟲蛇之類,以器皿盛貯,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獨在者,即謂之為蠱,便能變惑,随逐酒食,為人患禍。”
意思就是把各種毒蟲毒蛇放在器皿裡,讓它們互相咬食毒殺,最終隻剩下一個存活着就叫“蠱”。這玩意能附着到酒食之中不被察覺,可以用來禍害人。
本來這是古代苗疆的傳奇,現在卻在“飯圈”瘋狂上演。
不論是前段時間肖戰事件,還是“火箭少女101“成員sunnee的粉絲聽信了某業内人士發布的sunnee将代言銀鹭品牌的消息,在後來被官方辟謠時惱羞成怒,在網絡上大面積辱罵品牌方;抑或某知情人士聲稱江铠同掌掴鄭爽,此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引發兩家粉絲沖突……
這些發生在粉絲圈中的沖突、粉絲與圈外人的沖突,在各種社交媒體平台上屢見不鮮。
如果僅僅用“粉絲不理性追星”,已經完全不能解釋,背後有着更深層的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規律,體現了粉絲群體中一種特殊但不可忽略的現象——“娛樂圈養蠱”。
那麼何謂娛樂圈養蠱呢?有人是這麼認為的:
一些自稱是知道内部消息的業内人士,放出一些明星的相關信息,引發粉絲的圍觀與猜測,并通過長期這樣的行動來塑造自己業内人士的身份,對粉絲群體輸送自己的影響力,操控粉絲群體的行為。[1]
這其實隻是養蠱的手段,而不是養蠱本身。
養蠱有兩大要素:
- 挑逗群衆鬥群衆;
- 獲利。
第一個要素本身就是養蠱的基本技法,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現代社會做事的動機終歸來說,都會落到“利益”二字上。其實從肖戰事件,背後資本的影子也不時浮現[2]。
其實資本養蠱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18年,騰訊花巨資一舉收購了直播圈兩大巨頭鬥魚和虎牙,讓這兩個直播平台在一個體系内瘋狂競争,誰活下來誰就是蠱,養蠱人最終獲利。
這本質上是将統一生态位的兩個對手封閉起來競争。
本來在開放系統,二者競争雖然劇烈,但是還有差異化空間,但是一旦放到同一生态位,就會加劇競争,讓本來就很劇烈的競争進一步惡化。
競争後産生的高效率,對資本而言是最有利的。這麼有利可圖的方式,怎麼會放過娛樂圈呢?
也就是說,娛樂圈養蠱是通過感情和情緒操控他人,獲取巨大流量,以及巨大利益。
如何養蠱細分下來,養蠱人有三種類型:
- 利益追求型。以追求直接的經濟利益為目标,這類養蠱人有可靠的信息來源,有較高的語言組織能力,并對粉絲有一定的研究,以刺激受衆情緒、深度控制受衆為主。這種一般是團隊運作;
- 存在感追求型。以在群體中獲得尊重、認同和追捧為目标的情感獲取類養蠱人,其現實生活中的身份往往很複雜,信息來源也多為“二手信息”。此類人一般比較閑,追求存在感為主,但是還是向往能據此獲得利益;
- 跟風韭菜型。跟風模仿類養蠱人則是出于從衆心理進行養蠱,其信息準确率低,自我創作成分高,充滿個人情緒。這一類影響範圍有限,反而容易被前兩種養蠱人當成蠱來養。
職業養蠱人一般可以分為人際關系類和資源事業類。前者偏向于情緒,後者側重于資源和商業運作。
養蠱具體步驟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 樹立“度中心度”位置。
度中心度 ( Degree Centrality )是通過點的度數來進行計算的,度數越高說明該點的點度中心度越大,那也說明這個行動者在網絡中與較多的行動者有所關聯。
也就是确立粉絲與明星之間橋梁的位置。如果自己第一手資源越多、玩弄掌控粉絲能力越大,這個數值就越高;
- 産生焦慮、恐懼和憤怒情緒。
用各種各樣的信息刺激粉絲情緒,讓他們的情緒始終處在亢奮—宣洩——亢奮的過山車模式,如此一來粉絲的防護意識、辨别意識被削弱。養蠱人不但會在這種恐慌下适時地出現,也經常是這種恐慌的制造者。模棱兩可、好壞難辨的信息的散布,促使粉絲陷入信息缺失的焦慮中,刺激了其恐慌的産生;
- 互動、引誘、洗腦。
肖戰粉絲逼未成年人氪金。這是一種強制形式(作者:@mk_dc)
互動與洗腦是強化權力的兩種主要方式。現在雖然飯圈還有很多強制措施,不過相比強制,洗腦是更有效的方式。
控制思想不應僅僅理解為純粹的操縱思想,而是指個體以有效的溝通方式接受某些話語并将其内化。
養蠱人在與粉絲的互動中,對粉絲群體持續不斷地進行言語上的勸服,從認識底層影響其思維方式,改變其行為邏輯,最終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
換句話說:養蠱人通過勸服、引誘和洗腦,把一套“自定義”的邏輯架構強加到粉絲腦子裡。
- 向外傳播和感染他人。
在上述操作之下,被洗腦的粉絲已經淪為“喪屍”一樣的東西,隻會按照養蠱人植入的邏輯架構去行動和發表言論。看到不符合那個邏輯的人就開始攻擊,就像喪屍見到活人就開始撲上去狂咬,直到把對方變成喪屍。
與此同時,群體内部的信息傳遞、情感共鳴會産生群體情緒積澱,當這種積澱超過群體負荷時,便會外顯為群體行為,引發群體行動。
其中,如果信息驗證為真,則情緒波動采取行動,養蠱人确立地位和信用價值;如果信息為假,則換新号、編借口,掩飾身份,斷章取義,引發沖突。
理性追星,避免被“養蠱”在追星過程中,很多人體會到了非常強烈的充實感、存在感和價值感。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求精神應該被滿足,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是養蠱實質上是“養蠱人”對粉絲心理與行為的操控,利用粉絲對于偶像的關注與愛意進行兇惡地牟利,這就很糟糕了。
粉絲群體在養蠱影響下,會産生自我分化,并且不斷加速這種分化,從而對網絡粉絲群體的穩定性産生影響;并且也可能會引發各種各樣的沖突。
同時在資本的影響下這種惡劣被進一步放大,摧毀很多人心智,挑起各種群體人之間的鬥争,破壞了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十分惡劣。
希望在理解娛樂圈灰色獲利目标和模式的基礎上,大家理性追星,避免被當成“蠱”來養而害人害己。
[1] 豆瓣:佟湘玉(孟美岐沖鴨!)
[2] 盧詩翰:肖戰背後:騰訊的背水一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