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召南·羔羊》解析
北郭先生
詩經·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一、翻譯
剝取羔羊皮,工錢素絲五紽。幹完活,領到工錢,開開心心,回家吃飯。
去除羔羊毛,工錢素絲五緎。幹完活,領到工錢,開開心心,回家吃飯。
拼接羔羊皮,工錢素絲五總。幹完活,領到工錢,開開心心,回家吃飯。
二、字詞
皮,剝取獸皮。
革,除去獸皮之毛。
縫,拼接獸皮。
紽、緎、總(總)均是量詞,表示素絲的數量。紽,有人認為讀tuó,肯定不對。從與“蛇yí”押韻看,應讀yí。古文字中以“它”為部首的,多讀yí。緎,正确的寫法應該是“纟式”。總(總),束。
委蛇,wēi yí,即逶迤。逶迤有綿延、自得、應付等義。
退食自公,從公家出來,回自家吃飯。朱熹集傳:“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從公門而出也。”
三、押韻
第一章,皮、紽、蛇押韻。
第二章,革、緎(纟式)、食押韻。
第三章,縫、總、公押韻。
四、主旨
因為前人不懂《羔羊》寫的是什麼,所以翻譯出來也是莫名其妙。現抄錄兩種:
其一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絲合縫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遙踱步慢悠悠。
身穿一件羔皮襖,素絲密縫做工巧。逍遙踱步慢悠悠,公餐飽腹已退朝。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絲納縫質量高。逍遙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其二
羔羊皮襖蓬松松,白色絲帶作鈕扣。退出公府吃飯去,搖搖擺擺好自得。
羔羊皮襖毛絨絨,白色絲帶作鈕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裡吃飯去。
羔羊皮襖熱烘烘,白色絲帶作鈕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裡吃飯去。
關于《羔羊》的主旨,古往今來總體持“贊美說”。關于“素絲”。《詩三家義集疏》,齊氏認為指君子朝服;韓氏認為素喻絜白,絲喻屈柔;注魯詩的谷永注“素”為“行絜”。 宋代朱熹《詩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清代姚際恒《詩經通論》:“詩人适見其服羔裘而退食,即其服飾步履之間以歎美之;而大夫之賢不益一字,自可于言外想見,此風人之妙緻也。” 總之,認為《羔羊》是贊美大臣高潔、謙忍。
也有持“諷刺說”。有人将“退食自公”讀成“退自公食”,再将“公食”等同于“公膳”。《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杜預注:“謂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于是認為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官員穿羊羔皮衣,吃公家飯食,養尊處優,無所事事,是白吃飯的寄生蟲。
對于前人的胡亂解釋,清人方玉潤覺得“固可大笑”、“附會無理”(《詩經原始》)。但他也解釋不清楚《羔羊》究竟在講什麼。
其實,《羔羊》記述的是周代羊皮制作加工作坊的生産工藝、不同工藝的工資價格以及生産組織方式。關于生産工藝:羊皮加工,要選用羔羊;羊皮加工分為剝皮(皮)、去毛(革)、拼接(縫)三道工序。關于工資價格:剝皮,對應的工價是“五紽”;去毛,對應的工價是“五緎”;拼接,對應的工價是“五總”。紽、緎、總均是表示素養多少的數量單位,應該是越來越大,也說明,從剝皮,到去毛,再到拼接,生産工藝也越來越複雜。關于生産組織方式,集體勞動,回家吃飯,作坊不管飯食——“自公退食”。“委蛇委蛇”,是工人們勞動一天回家吃飯怡然自得的樣子(古人“日再食”,一天吃兩頓飯)。
從《羔羊》,我們可以看到,素絲在周代是可以當作貨币使用的。古代多有以絲帛發放官員俸祿的史料。直到唐代白居易《賣炭翁》,還有“半匹紅紗一丈绫,系向牛頭充炭直”的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