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河南農村上墳風俗
河南農村上墳風俗
更新时间:2025-02-23 21:43:59

河南農村上墳風俗?大家好我是來自河南濮陽新農人,頭條号的創作者“豫見花花”提到農村的民俗民風,具體有哪些呢好多東西都漸漸的遺忘掉了,至于特别的本地風俗文化,中原地區的“上墳”分為新喪“上墳”祭奠、先人祭奠等1.新喪“上墳”祭奠對去世親人的祭奠是從人一斷氣就開始了的圍繞喪葬一系列的煩瑣儀式新喪“上墳”是從安葬即“入土”之後開始的“上墳”支鍋是在下葬的第三天進行,第三天,孝子帶祭品“上墳”祭奠,并整修新墳,使之高大圓滿,民間稱為“圓墳”重孝家眷在這一天會包餃子,有四個比較大的餃子埋在墳的四個角落墳頭最上面也會一個,我們這裡叫撈包子,剩下的餃子在場的人每人分着吃了小孩兒吃了叫成人墳頭一旦圓成,三年内不再動土,否則認為家族還要在老墳動土添墳,不吉利頭七“上墳”從去世之日算,每七天一次的“上墳”祭奠,俗稱“燒七”燒七習俗是生死輪回觀念的反映,中原民間認為,人死之後要投胎轉世,以七天為期,如果七天之内遇不到生緣,鬼火無所歸依會悲悲戚戚,這時家人應該祭奠,以安慰鬼魂繼續以七日為期再尋生緣,直至七個七日終了七七是燒七最後一次,所以最為隆重民間認為,七七這一天是死者投生的最後機會,如果家人不上供以賄賂閻王,死者就失去了托生的機會,所以七七之日,孝子孝女穿重孝“上墳”祭奠,直系親屬也都備禮到主家,中午随孝子“上墳”如果“燒七”的日子與農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遇,“燒七”則要提上墳前一天進行,民間稱為“躲七”“上墳”的文化意義,中原地區的“上墳”習俗是從古代周禮演變而來的我國古代奉行“生有所養,死有所葬”的原則作為葬禮延續的“上墳”,一是對死者一生的事業、貢獻、社會影響的總體評價和追思紀念,二是對死者進入另一個世界所表示的祝福“上墳”的目的是送吃的、穿的和紙錢,這是靈魂不死、輪回觀念的結果人死就意味着進入另一個生存空間,仍然需要生活,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年節或忌日,後人總要給送些供品和紙錢,這其實代表了一種祝願,希望死者能在另一個空間過的安逸、幸福同樣“上墳”作為神靈崇拜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來自靈魂不死的觀念,又與祖先崇拜、神靈崇拜和自然崇拜密切聯系,表現出多重的信仰形态,成為信仰民俗傳承的原始思維根源,它最終目的和結果是表達對先人的尊崇、敬仰和思念之情,使其讓後代知道感恩和盡孝,客觀上維系了家族之間的感情,傳遞家訓,讓後代重新認識宗親某種意來看,“上墳”的風俗是對祖先的一種文化記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河南農村上墳風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河南農村上墳風俗(鄉村民俗中原農村)1

河南農村上墳風俗

大家好!我是來自河南濮陽新農人,頭條号的創作者“豫見花花”。提到農村的民俗民風,具體有哪些呢好多東西都漸漸的遺忘掉了,至于特别的本地風俗文化,中原地區的“上墳”分為新喪“上墳”祭奠、先人祭奠等。1.新喪“上墳”祭奠對去世親人的祭奠是從人一斷氣就開始了的。圍繞喪葬一系列的煩瑣儀式。新喪“上墳”是從安葬即“入土”之後開始的。“上墳”支鍋。是在下葬的第三天進行,第三天,孝子帶祭品“上墳”祭奠,并整修新墳,使之高大圓滿,民間稱為“圓墳”。重孝家眷在這一天會包餃子,有四個比較大的餃子埋在墳的四個角落。墳頭最上面也會一個,我們這裡叫撈包子,剩下的餃子在場的人每人分着吃了。小孩兒吃了叫成人。墳頭一旦圓成,三年内不再動土,否則認為家族還要在老墳動土添墳,不吉利。頭七“上墳”從去世之日算,每七天一次的“上墳”祭奠,俗稱“燒七”。燒七習俗是生死輪回觀念的反映,中原民間認為,人死之後要投胎轉世,以七天為期,如果七天之内遇不到生緣,鬼火無所歸依會悲悲戚戚,這時家人應該祭奠,以安慰鬼魂繼續以七日為期再尋生緣,直至七個七日終了。七七是燒七最後一次,所以最為隆重。民間認為,七七這一天是死者投生的最後機會,如果家人不上供以賄賂閻王,死者就失去了托生的機會,所以七七之日,孝子孝女穿重孝“上墳”祭奠,直系親屬也都備禮到主家,中午随孝子“上墳”。如果“燒七”的日子與農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遇,“燒七”則要提上墳前一天進行,民間稱為“躲七”。“上墳”的文化意義,中原地區的“上墳”習俗是從古代周禮演變而來的。我國古代奉行“生有所養,死有所葬”的原則作為葬禮延續的“上墳”,一是對死者一生的事業、貢獻、社會影響的總體評價和追思紀念,二是對死者進入另一個世界所表示的祝福。“上墳”的目的是送吃的、穿的和紙錢,這是靈魂不死、輪回觀念的結果。人死就意味着進入另一個生存空間,仍然需要生活,所以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年節或忌日,後人總要給送些供品和紙錢,這其實代表了一種祝願,希望死者能在另一個空間過的安逸、幸福。同樣“上墳”作為神靈崇拜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來自靈魂不死的觀念,又與祖先崇拜、神靈崇拜和自然崇拜密切聯系,表現出多重的信仰形态,成為信仰民俗傳承的原始思維根源,它最終目的和結果是表達對先人的尊崇、敬仰和思念之情,使其讓後代知道感恩和盡孝,客觀上維系了家族之間的感情,傳遞家訓,讓後代重新認識宗親。某種意來看,“上墳”的風俗是對祖先的一種文化記憶!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出生的時候屬雞人運氣好嗎
出生的時候屬雞人運氣好嗎
酉年生者,為人誠實正直。他們辦事果斷幹練,且善于與人交際。财運大多都比較好,可能不太善于理财,但花錢卻是比較大方的。同為肖雞的朋友,這幾月出生的肖雞人财運卻旺一些,事業發展也會好一些。一、雞年三月出生:這個月出生的肖雞人,聰慧靈敏,能随機應...
2025-02-23
大雪節氣詩句
大雪節氣詩句
大雪節氣詩句?《塞下曲》(唐)李白,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大雪節氣詩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大雪節氣詩句《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将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終南望餘雪》...
2025-02-23
漢族為什麼信十二生肖
漢族為什麼信十二生肖
在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裡,生肖并非是漢民族的獨有的,許多少數民族用十二生肖紀年。首桂西彜族十二獸: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哀牢山彜族十二獸:虎、兔、穿山甲、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川滇黔彜族十二獸:鼠、牛、...
2025-02-23
雲南白族的三道茶主要是
雲南白族的三道茶主要是
三道茶形成與發展“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種茶文化,曆史悠久。早在南诏時期即作為南诏王招待各國使臣的飲茶禮,是對賓客的最高禮遇。後流傳到民間,保留并發展延續至今。早在唐代,樊綽撰寫的《蠻書》中記載:“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唐代以...
2025-02-23
火鍋的起源與演變
火鍋的起源與演變
發展曆史火鍋,古稱“古董羹”,是中國的獨創美食,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曆史悠久,起源于四川自貢,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有利于驅走人體内的寒氣。商周時期出現了火鍋的雛形,就是把所有的食材放進當時的容器中,然後再吃。後來出現...
2025-02-23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