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某些部位生鏽是每一家車企都可能存在的事情,并不能單指國産。
鏽迹斑斑的報廢汽車
曆史上自主品牌汽車相對價格比較便宜,考慮到成本和盈利之間的取舍,比如門闆、翼子闆、機艙蓋、尾門、底盤護闆等部件極少采用鍍鋅或是不鏽鐵等材料,加上加工工藝落後,防鏽處理環節缺少嚴格要求,車體生鏽的現象比較多。
發生這樣的事情并不是車企願意看到的,盡管采用什麼材料和什麼制程,可能會引起什麼結果它們其實心知肚明,但意識上總會期待結果會導向積極的一面。
生鏽的汽車輪眉
好好想想,我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會有這樣的思維路徑——萬一它不會壞呢?
曾經,江淮同悅的“生鏽門”鬧得聞名全國,并導緻了江淮名聲掃地,而吉利帝豪、遠景也都産生過比較嚴重的生鏽問題。
不過,随着技術不斷優化升級,工序流程的持續科學規範,工藝制造水準、品質控制和經營理念的大幅提高,包括吉利、長安、長城、東風、一汽、奇瑞等自主品牌汽車的生鏽問題已經少之又少了。
但這依然不能令人高枕無憂。
鏽迹斑斑的報廢汽車
自主品牌車企在生産管理和質量控制方向依然不夠精細和嚴密,相對于自我克制與約束,相對于品質管控它們更熱衷于形象工程。
這并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